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0篇
  免费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在全面研究汉代服饰考古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描述了汉代服饰发展的轨迹,并通过分析影响服饰变化的决定因素,总结出了汉代服饰变化发展的四个主要动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是根本动因;社会心理的变化是直接动因;不同服饰文化的碰撞是冲击力;名人效应是偶然动因.  相似文献   
992.
汉代画像石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一朵奇葩,它是一种石刻绘画,也是石质装饰画,它同商周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一样,各领风骚数百年。  相似文献   
993.
说屏     
范婷 《文物世界》2011,(4):46-48
屏风起源很早,它的使用在西周初期就已开始。不过当时没有屏风这个词,称其为“邸”或“康”。康,斧康,或写做“黼依”,是古时天子座后的屏风,又可称为“康坐”,专指御座后所设的屏风。《尚书·顾命》:“狄设黼康缀衣。”《礼记》也载:“天子设斧依与户牖之间。”汉代郑玄注日:“依,  相似文献   
994.
2008年和2009年,山西省考古所等对山西右玉汉中陵故城进行了考古钻探、调查和发掘,了解了城墙、马面、瓮城、护城河的概况。在西城内探出一条南北向道路和部分夯土建筑基址,并发现了十几座窑址和部分灰坑。东城内也发现少量夯土建筑基址、窑址和灰坑。城内采集到了瓦当、砖、瓦等建筑材料和陶片。  相似文献   
995.
朱磊 《文物》2011,(4):92-96
解注瓶也称"镇墓瓶"或"斗瓶",是汉晋墓葬中较为常见的随葬品。许多解注瓶的腹壁上都绘有北斗图案,并书有"黄神北斗"、"北斗君"等字样的解注文,用以驱逐鬼祟、护佑生人[1]。原始道教信徒认为,"北斗"有驱鬼辟邪、厌胜禳灾的神奇能力。本文尝试通过对汉代解  相似文献   
996.
《文史天地》2011,(5):95
汉代的卖官鬻爵始于惠帝六年(前189年),到了东汉灵帝刘宏时,就把卖官鬻爵一事发挥到了极致。他把本就不多的国库吃光后,开始公开出售官职。尝到甜头后,又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一个买卖官职的交易所,以官的大小和任职地的好坏确定官价的高低。三公九卿等要职,也一律明码标价,公开出售。除了皇帝的位置不卖,什么都能卖。如果买的人多,竞争激烈,则投标竞价,价高者得。  相似文献   
997.
在第七组文物中,作者将研究两张标有西汉长城的地图,尽管两者的制作方式截然不同。年代久远的展示了汉长城的全线;而年代较近的手绘出了120公里的汉代长城。  相似文献   
998.
2008年8月至11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在营口市鲅鱼圈区天瑞水泥厂发现的汉代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38座,其中砖室墓4座。砖室墓均有绳纹砖做建筑材料的现象,均有东向墓道,多数墓葬墓室底部铺砖均呈人字形。墓葬规格相差不大,由于破坏较严重,人骨已不存,葬式葬俗均不详,有用木棺的现象。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器形有罐、壶、钵、奁、灶、釜、甑、俑等,另有石器、铜器、铁器等。其中发现的陶俑,高度写实。砖室墓年代可以推断为两汉之交,或可晚到东汉初期。该批墓葬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对于研究两汉之交中原文化和辽东郡平郭县一带的东北土著文化之间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胶东地区是指胶莱河以东的半岛区域,按现在的行政区域划分,主要包括青岛、烟台、威海三市及所辖市县区。作为较为独特的一种墓葬形制,石椁墓在此地区也有发现,本文对该地区出土的汉代石椁墓的墓葬形制特征、画像内容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潮湿埋藏环境出土的丝织品文物极为珍贵,但由于染料信息的大量流失,使得其原本色彩难以辨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连云港尹湾汉墓出土的缯绣衾被残片所使用的染料做了分析,在其萃取液中检测到了苏木的染料成分。结合科技鉴定结果以及文献记载分析,确定苏木为织物原始的上染染料。这项研究成果表明西汉时期除了茜草和蓝草以外,苏木也被用于丝织品的染色。这将植物染料中苏木的使用提前至西汉乃至西汉以前,极大地完善和丰富了纺织考古的资料和信息。同时,也为潮湿环境出土织物的染料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