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赵克礼 《文博》2003,(4):38-42,48
永陵“石兽”是保存至今为数极少的北朝陵墓石雕作品。因其雕刻风格古朴简洁、造型奇特怪异,故长期以来难辨其属。本文欲以查阅文献、实地考察和索引旁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所属及其相关问题作一考辨,以求得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92.
拴马桩是明清时期农家院门口用来拴牲口的石质构件。陕西关中地区现存数量最多、艺术价值最高,是拴马桩最主要的赋存区域。调查发现关中地区拴马桩石材材质主要为石灰岩,少量为砂岩极个别为花岗岩;主要病害为表面层风化、裂隙、缺失以及生物因素等。通过对典型样品的岩相、XRD、SEM、IC检测,明确了石材材质、风化产物、可溶盐成分、保存环境等相关信息。结合石质文物风化机理,基本明确了拴马桩石刻病害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初步的保护建议,为后续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3.
高歌 《东南文化》2018,(2):46-56
江苏徐州兴化寺大雄宝殿之下的摩崖石刻造像共54龛,题记16方,分为五个区域,开凿于晚唐时期,窟龛规模较小,造像组合形式独特。造像题材中的毗沙门天王与密宗无关,是战神的形象,反映出当地百姓长期处于战乱状态下,寻求神灵护佑的心理安慰。  相似文献   
94.
佛饰毫光代表佛证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无上状态以及佛放光说法。大足石刻尤其注重毫光的形态呈现,出现了大量饰以毫光的佛、菩萨造像。此文意在以宝顶山石刻的佛毫光造像为中心,探讨其来源及意义。宝顶山以及夹江、敦煌等地的毫光造像是唐代西方净土信仰盛行的产物,毫光出现的特定位置、形态及所依附的尊像均有着不同的意涵。  相似文献   
95.
《考古》2004年第5期刊出《成都市二仙桥南宋墓发掘简报》,公布了1999年在成都市二仙桥南宋墓中出土的一批幽埋石刻,包括买地券、敕告文券、华盖宫文券、镇墓真文券等的拓片和录文,为中国古代丧葬习俗和道教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但经与文中的石刻拓片比照阅读,发现释文中还存在一些疏漏,今试作校补。  相似文献   
96.
2012年春,山东省高青县发现了一座西汉墓葬,出土了一套完整的画像石墓门。本文通过对墓门上雕刻的车马出行图、纺织图、乐舞图、宴饮图、渔猎图等内容的分析,认为墓主人应是郡县一级的官吏,很有可能就是当时的千乘县县令或千乘郡郡守,图案内容则体现了西汉时期齐国的社会经济和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97.
柳州共发现摩崖石刻100余方,宗教题材摩崖石刻是柳州摩崖石刻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发现较多的为宋代宗教摩崖石刻,对于研究宋代宗教文化和柳州宗教史、地方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
玉树,那是一个被高原所托起的地方:天蓝蓝,水清清,野花、草地和牛羊。那是一片充满宗教色彩的净土:飘扬的经幡,转动的经轮,以及随处可见的寺院、喇嘛。在那里,我听到最多的语言是佛家的"六字真言"。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是洁白的哈达。我得到的最多的祝福是:扎西德勒。当时我真有了一种被洗净浮尘,净化灵魂的空灵感。我曾那么天真的想:这是一个受到神灵保护的地方,这里将会永远那么神圣、美丽、祥和、悠然。然而我错了,可我又如何能接受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呢?  相似文献   
99.
邱明波 《南方文物》2010,(2):130-132,143
<正>一.引言百寿图深藏于广西桂林永福县百寿镇百寿岩内。大寿字撑起了百寿图的框架,高约175厘米,宽约148厘米。在大寿字笔画中阴刻有一百个小寿字,小寿字旁有至少一个印章。百寿图刊刻于公元1229年,下令摹刻百寿图者为知县史谓①。百寿图是百寿岩中第一通摩崖石刻,也是现今所见中国时代最早的集古代单字诸体为一身的古代摩崖石刻  相似文献   
100.
郑霞 《丝绸之路》2010,(16):16-19
匈奴是自先秦时代就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秦汉以来,一直与中原处于相互攻伐的状态,直到东汉后才逐渐融合于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洛阳发现了不少北魏、隋、唐时代的匈奴族石刻,主要包括匈奴呼延氏、赫连氏、斛斯氏和宇文氏等姓氏。石刻资料表明,匈奴族自汉代以后已逐渐融合于华夏大家庭之中,成为华夏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