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2012年7月16日,是宜昌市解放六十三周年纪念日。我作为当年参加过宜昌战斗的老战士,如今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虽然许多往事都记不太清了,但在渡江前攻打宜昌的战斗中,雨夜艰难的行军,战士们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追歼敌人的激烈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暴雨倾盆,河水猛涨,雨夜行军35里,趟过48道河,  相似文献   
62.
辽代世家大族的军事势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善军 《安徽史学》2005,(4):23-27,15
辽王朝在中国历史上以"用武立国"而著称,作为主要的军事支柱,世家大族的军事势力引人注目.其具体表现一是其强盛的私兵势力,这与世家大族广泛占有奴隶是相适应的;二是由于世代统兵所形成的军事权力和军事影响,这则是由辽朝的军事用人制度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3.
64.
隋兵府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沛 《文博》2003,(6):37-43
在中国古代兵制史中,府兵制度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府兵制度开创于西魏大统年间(535-551),废于唐代天宝年间(742-756),前后历经四个朝代,二百余年。宋人陈傅良在其所著《历代兵制》中说:“其制虽始于周、齐,而其效则渐见于隋。”他认为“隋之兵威,视南北之国为尤强,是以征伐四克,而成一统之业,皆府兵之政也。”这种说法虽然有  相似文献   
65.
刘亦实 《文史春秋》2003,(10):47-51
1944年10月28日上午,一架国民党空军的美制运输机从印度北方邦的盟军兰姆加尔基地起飞,穿云破雾,向喜马拉雅山方向飞去。机上除了正副驾驶员、卫兵,还有三位陆军将校,其中军衔最高的是陆军总部特科总队(中国化学兵部队对外沿用的番号)总队长李忍涛将军。他身个魁梧,军容严整,四  相似文献   
66.
《世說新語·識鑑》云:晉武帝講武於宣武場。帝欲偃武修文,親自臨幸,悉召羣臣。山公謂不宜爾,因與諸尚書言孫、吴用兵本意。遂究論,舉坐無不咨嗟,皆曰:"山少傅乃天下名言。"後諸王驕汰,輕遘禍難,於是寇盜處處蟻合,郡國多以無備,不能制服,遂漸熾盛,皆如公言。時人以謂山濤不學孫、吴,而闇與之理會。王夷甫亦嘆云:"公闇與道合。"此條大意是說,西晉八王之亂後各地寇盜蜂起,而郡國多缺乏武備,不能鎮壓,  相似文献   
67.
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浅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欣 《安徽史学》2012,(3):57-62
浅铺是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水利设置与河工组织之一,其主要功能在于疏通运河淤浅,保持运道畅通。历经明清社会之发展,浅铺、浅夫经历了从"铺"到"堡"、由"征发"到"雇募"的过程,这既是漕运制度的革变之需,也是区域社会的应时之变。对区域社会而言,浅铺同时具有两种性质,一种是解决运河淤浅的空间设置,其存在与区域聚落的成长密切相关;另一种是由浅夫组成的"群体"组织,其来源与管理是区域社群生存状况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68.
《国殇》对“殉国将士”予以“褒扬”的做法,与战国楚简关于“兵死”的祷祠实践相抵牾,基于此,以为《国殇》即“兵死”之“祭祷辞”的说法,恐难成立.在对包山简“东陵连嚣”称“殇”或有两种可能之推断的前提下,《国殇》以“兵死”为“殇”意味着“兵死”的“宗教身份”将由“非正常死亡”的“外鬼”而归入祖先类人鬼之列,使得“兵死”摆脱了作为“外鬼”的“强死”身份和地位以及“解”的遭遇.故《国殇》以“兵死”为“殇”并列入《九歌》诸神之中,实际上已经为那些战死沙场的“孤魂野鬼”争得了“名分”.《国殇》题旨或与战国楚简“族殇”祷祠仪式中娱乐降神活动的“祝号”存在关联,而《国殇》性质的考察,或可与 楚人“族殇”祷祠仪式中的“祝号辞”相联系,但将《国殇》与“祝号辞”对号入座式的比附或等同,则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69.
岑毓英的军事思想大体形成于处理“内乱”和应对“外患”两个时期。处理“内乱”的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和运用“先东后西”和分化瓦解等战略战术;革除军队积弊,主张易勇为兵和事权统一;重视粮饷和将领、兵源配置;主张用近代军器;杜绝鸦片影响军队等。应对“外患”的军事思想主要从战略和战术两方面去看,战略方面是海线上“积极防御”和陆线上“击法防英”;战术上表现灵活多变,不拘旧法等。  相似文献   
70.
李俊 《黑龙江史志》2013,(19):80-81
本文拟从微观研究的角度出来,浅析甲午战争时期朝鲜政府的第一次对清乞兵政策的形成过程,来重新认识朝鲜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作用。19世纪60年代,朝鲜国内出现的东学在朝鲜各道迅速扩散。东学教徒在报恩郡聚集了两万余众教徒,向朝鲜政府提出"除暴安民"",斥倭洋"等要求。而朝鲜政府为了镇压此次"民乱",使尽了浑身解数。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高宗为了镇压此乱,首次提出了对清乞兵的问题。这一建议的提出,虽遭到众臣的反对,但是高宗的"借清兵之心"未死。而这一建议,变相得为以后日本出兵朝鲜提供了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