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正>"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苏州古城和古镇,河道纵横,舟楫泛波。众多的河道上,石桥、石驳岸和石码头(石河埠)堪称"水上石构三宝"。其实,人们容易忽视的是:水上还有第四宝——浮雕在岸壁的缆船石。这些石雕小品,镌刻出一条生动的水巷风情雕廊。缆船石,又称船缆石、系缆石、船扣,甪直船称为"牛鼻子",黎里船则称为"象鼻眼"。缆船石通常建在河埠两侧的驳岸上,便于船只系缆泊岸。它的历史源远  相似文献   
172.
本文认为,古代黄海海域的国际贸易活动,不是朝贡贸易因素所致,而是互市制度的结果。不过,明清王朝与朝鲜、琉球等国间的封贡关系,却为黄海海域事务的跨国合作提供了可靠机制。当时,双方当事国以"咨"文通报的形式,对越境捕鱼和海洋跨国犯罪等行为合作予以禁止与打击。而古代东亚诸国所实施的海难救助制度,不仅援救方对海难者提供义务性援救,而且通过封贡关系途径安全护送他们归国。进入近代以后,清朝与朝鲜之间签订《中朝商水陆贸易章程》,将西方的海难方承担救助费用的精神引入到条约。但在执行过程中,清朝方面仍以义务方式援救朝鲜难,而朝鲜却屡屡发生中国难被抢甚至被杀的情况;两国的渔业章程也一直搁浅。显然,中韩关系在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过程中,两国在黄海海域跨国合作机制却因西势东渐而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73.
在漫长的古代中国,行政思想尽管历代有差异,但尊君、重、治吏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这三构成了传统行政思想的基本特征,也成为传统行政思想的基点。其中,尊君是前提,是统领全局的行政原则,重是尊君原则的补充,也是行政管理的指导思想,治吏则是贯彻执行尊君重行政原则的关键。三相辅相成、互相联系,对数千年中国行政体制的形成、发展、成熟,对人事制度的日趋完善以及政治家的行政行为影响殊深。  相似文献   
174.
175.
自2009年9月下旬开始.云霄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用2个月的时问.通过客家祖居地田野调查、召开座谈会、查阅族谱与历史资料典籍,对县境内客家系4个居住乡(场)现状与历史做了初步的摸底调查,基本掌握了其居住人口、渊源播居、宗教信仰、语言风俗习惯等情况。  相似文献   
176.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术界不断有讨论上博简《之父母》的文章出现,学者们从字词释读、文献对勘、思想内涵、研究价值等方面对《之父母》篇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总结这些成果,按照其研究方向大体上分为:文字隶定与考释、简本与传世文献异文研究、“五至”的政治哲学意义研究、思想内涵及学术价值四类.本文尝试对学界在这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评论和归纳整理,以期有助于对该篇的思想内涵和在孔门思想传承中的地位及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7.
陈清靖翎 《神州》2013,(21):37-38
文章以考察广西北海疍歌手的生活现状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对其社会背景、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等因素进行系统的实地考察,总结提炼北海疍咸水歌的变化及现状,并以此提出对北海疍传统歌等非物质文化形式进行抢救和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8.
旗人与人的身份不仅体现在制度上,亦有地理边界,即旗界与界.本文通过对清代吉林将军双城地区的旗界、界及身份制度的考察,发现即使是清朝皇帝密切关注的双城堡旗界,也无法长期保持封闭性.随着携眷人跨越封堆进入旗界,界内很快出现界,并不断扩展,标志旗人身份制度的地理边界被迫不断内移.实际上,清廷很难通过政策法规将人拒之界外,其他的地理空间边界,如山海关、柳条边等也是如此.但旗、身份的不平等会对人产生持久、广泛的制约.人虽然可以通过种种途径进入旗界,却要接受不平等的政治、经济地位,从而形成“一种不平等移之事实”,这也是清代东北地区封禁政策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9.
水冬青 《旅游》2013,(3):60-65,3
建筑,如一首凝固的音乐,它描述着每个历史时期的风情,记录着每一个城市和乡村的变迁,折射着每一个时代百姓的生活,凝聚着劳动人的智慧结晶。这些承载着厚重文化的古老建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座座写满历史和故事的老宅不是荒芜就是在推土机的轰鸣中烟消云散,消失的,不仅是建筑,还有我们的根和心灵的归宿。  相似文献   
180.
作为概念和学科“对象”的,并非直接对应于现实中的任何人群(所谓的“间”),而是现代学者的概念“发明”与所指重组的结果:不仅是下层社会的各种角色,更是理想的新人或新,中国现代俗学的的隐秘渴望是成为公。近年来,高丙中提出从到公的转换,恰好以理论命题的形式道出了中国俗学或间文学作为一门实践科学的内在目的:即通过让成为公而成为自由人。从到公的结构转换,将给中国俗学带来全新的观念变化和研究格局,也为俗学者参与并推动中国社会的公化进程提供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