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陇东镇庄兽     
陇东是周人的发祥地,其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积淀,保留着人类初始阶段万物有灵的观念,故当地劳动群众有着崇拜、敬奉石兽雕刻的习俗,用它来  相似文献   
142.
<正>提起旧成都的民间艺术,人们自然会想到"倒糖饼"(今称"糖画")、"捏面娃娃"、"吹糖哨子"等等,却忽略了"车甘蔗"一行。旧时市面上饮料还不普及,一般中、下层市民行路口渴了,除了喝一碗便宜的红白茶外,最方便实惠的就是买一段红甘蔗解  相似文献   
143.
《神州民俗》2010,(9):28-29
锣鼓柜是珠海和珠江三角洲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是珠三角民间节庆时艺术巡游必不可少的表演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44.
风情花腰彝     
肖育文 《旅游》2010,(5):60-65
在我的记忆中,石屏以豆腐而闻名于世。自从看了《花腰新娘》的电影后,我对石屏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深居石屏的花腰彝家人——花腰姑娘凤美生就一股野性难驯,有着山一样奔放的个性和水一样纯净的灵性。电影故事虽然编得煽情,但花腰彝的女子舞龙却的确是一绝,在传统社会里,女人做这些动作幅度那么大的事是有些不可思议,但花腰彝没有这些禁忌,这支龙队舞到哪,轰动到哪,让人总觉得花腰彝的女子都是像凤美一样的野性。这部电影的原创地就在石屏哨冲镇。带着这种向往,盘算着落日还未散尽余晖,便马不停蹄地踏上寻找花腰新娘的旅途。  相似文献   
145.
刘俊谦 《世界》2004,(10):57-57
这样一个全国性的活动到山西来举行,对山西来说,首先是个很好的宣传,其次是我们很好的学习机会.在宣传学习的基础上推动山西先进文化建设,从而推进建设文化强省。  相似文献   
146.
吴若峰 《旅游》2005,(4):64-67
潍坊布玩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潍坊布玩具早在元代就作为贡品进入皇宫,明朝的大移民又使山西布玩具的风格融入其中。因此潍坊的传统布玩具造型简练、色彩明快、装饰性强,有着粗犷与朴实之美,乡土气息浓厚与年画、风筝并列为潍坊三大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147.
马国英 《丝绸之路》2013,(12):46-49
本文对临夏方言的语言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进而探究临夏花儿"字"的发音特征、唱词的结构特征及演唱技巧,并对学习、传唱临夏花儿的现实意义以及传承、发展临夏花儿的思路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8.
孙丽 《丝绸之路》2013,(12):49-51
衡州花鼓戏是一种流行于湘南地区的民间小戏剧种,主要流传于衡阳、衡南等地,以呐子伴奏而出名,在湖南花鼓戏中可谓是一支别具特色的地方分支流派。衡州花鼓戏的表演内容大多来源于民间生活趣事,其音乐已具备相对完整的体系,语言通俗易懂,唱词生动活泼,具有淳朴的乡土气息,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对衡州花鼓戏语言艺术特色及传承的探讨,结合当代衡州花鼓戏的发展现状,对今后衡州花鼓戏的发展做出设想和建议,以期实现发展和弘扬益阳花鼓戏的愿望。  相似文献   
149.
李蕾 《丝绸之路》2013,(6):108-110
民间艺术与当地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物质力资源,并稳定地在其区域中流传,因而具有鲜明的乡土文化特征,故又被人们称为"乡土文化"。民间艺术就像民歌一样凝聚着劳动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祝愿、对美的追求,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求,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本文对甘肃成县竹篮寨民间泥塑艺术的特色、传承及发展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50.
绵竹木版年画因其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而成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块奇葩,在民间工艺品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绵竹木版年画文化底蕴和积淀越来越浓厚,但也面临了一些需要解决的深层次的保护问题。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作为缔约国之一的中国分别于2005年颁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和2006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从国家行政方面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的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