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0篇
  免费   0篇
  15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正>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布贴画,据说起源于唐期。这一古老的民间布贴艺术,历史悠久,广泛流传于民间,又叫布堆画、布贴花、布摞花,还叫拨花。它以布为原料,用袋装涂料或直接利用布的色彩、花纹、质感,剪贴而成。吉林王氏布贴画是吉林市第一批进入吉林省  相似文献   
992.
朱少波  李扬 《民俗研究》2009,(2):220-234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河北武安白府村“拉死鬼”的整个活动展演过程,将固义村“捉黄鬼”和白府村“拉死鬼”这两个处于同一民俗背景下的傩俗活动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探索归纳白府村“拉死鬼”傩俗的民俗特征以及所折射的武安傩的整体特点。  相似文献   
993.
叶舟 《民俗研究》2009,(3):184-203
隋唐以来,武烈帝陈果仁便是常州及附近地区重要的神祗,在江南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并被列入官方正祀。但陈果仁本人的事迹却在正史编纂和民间传说中,有着极大的差别,并渐渐地从历史性的形象转化成为复数性的、非历史性的形象,呈现出一副极为复杂的图景。而官方、士人、民众等不同社会阶层对待他的态度也并不一致:国家力图实现对民间信仰的控驭,地方士绅则希望以此来维护地方利益,普通百姓则可以通过信仰来获得心理慰藉和进行娱乐。而正是通过民间社会和国家间的不断互动和交换,民间信仰才得以发展起来。基于此,本文便拟通过考察陈果仁从人到神的过程及其在民间的影响,来展现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在社会不同阶层中所体现的不同图景,以探讨民间信仰与官方意识、国家权力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4.
端午节是汉族的民间传统节日,开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后来成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端、初”同义,“午、五”相通,“端午”就是“初五”。民俗学者认为,端午节来源于古越人的图腾祭祀,插艾蒲,饮雄黄,挂香囊,禳灾异,辟邪驱恶,都是公共卫生的原始防疫。但是我国代代相传,端午节是纪念屈原投江自尽的受难日。龙舟是到水中去找寻屈原,粽子是给屈原的灵魂祭奠,屈原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受难象征,正像耶稣是以色列人的受难。  相似文献   
995.
《收藏家》2009,(12):87-94
民间收藏之可贵,在于其秉承的民族文化传承,在于其对祖先文明的尊重乃至敬畏,于是不惜有限的财力和精力倾注其中,拳拳之心浸润入千方百计收集来的藏品中,因此,不能不令人击节。  相似文献   
996.
兰州刻葫芦     
王文元 《丝绸之路》2009,(21):10-11
刻葫芦是一门诞生于兰州,而后风靡全国的民间技艺。从清末到今天短短100多年间,兰州刻葫芦不仅赢得了全国各地民众的喜爱,而且传向了世界各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兰州文化大使"。  相似文献   
997.
山丹太平车     
张乐 《丝绸之路》2009,(23):28-29
太平车作为一种汉族民间舞蹈的重要形式,流行于我国很多地方,这种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形式,至少在清代就在民间社火及庙会活动中广泛流行。它来源于古代的推车游艺,随着时代的发展,参加人数由一人推车表演发展到两人以及多人表演。  相似文献   
998.
《丝绸之路》2009,(24):56-56
2009年11月3日,来自中国、中亚五国、印度、伊朗、阿富汗等15个国家的近60名政府代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专家学者聚集于陕西西安,共同协商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问题。此前,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佩赛特在西安举行的中国民间博物馆发展论坛上表示,作为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  相似文献   
999.
胡迟 《江淮文史》2009,(4):161-171
对于怀远花鼓灯。乃至安徽花鼓灯来说,冯国佩都属于“教父”式的人物。 在民间花鼓灯史上,他以“小金莲”饮誉江淮:在中国学院派舞蹈史上,他是将民间自娱花鼓灯艺术推向舞台,创编出一系列大型花鼓灯歌舞剧的主要人物之一,更以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将花鼓灯艺术传播于世界;在舞蹈教育史上,  相似文献   
1000.
嘎拉哈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发明并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遗产,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嘎拉哈是吉祥、喜庆的象征,并与同期文化形式结合,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文化未解之谜;嘎拉哈叉是民族的、地域性的.既是民族精神的塑造形式,又是民族团结、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游戏形式的嘎拉哈,并不是一个小小的"子".其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研究.故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与传承嘎拉哈所代表的文化精神就显得相当重要,因为它们是支撑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