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嘎拉哈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发明并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遗产,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嘎拉哈是吉祥、喜庆的象征,并与同期文化形式结合,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文化未解之谜;嘎拉哈叉是民族的、地域性的.既是民族精神的塑造形式,又是民族团结、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游戏形式的嘎拉哈,并不是一个小小的"子".其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研究.故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与传承嘎拉哈所代表的文化精神就显得相当重要,因为它们是支撑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992.
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钱币铸造的高峰期,以唐玄宗天宝年间为例:当时每年铸币32万贯,北宋从太宗时起就有80万贯,到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达600余万贯。铸量是唐玄宗时的20倍。宋代币政管理机构大致采取三级管理模式:中央一级,开始归三司管理,元丰改制后,号称“计省”的三  相似文献   
993.
周星 《民俗研究》2011,(4):168-198
通过追溯户县农民画的缘起和发展的历史背景,集中讨论了农民画这一艺术传统的生产、消费和再生产机制。作者依据对实证资料的分析,指出农民画作为一种政治宣传艺术内涵着各种悖论,新时期农民画以多种路径经过重新的定义和解说实现了朝向现代民间绘画或民间艺术的转型,这为农民画赋予了新的活力。在市场经济进入中国新农村的同时,农民画也被以全球化为背景的旅游产业卷入其中而成为旅游商品的一种,这导致农民画产生了新的悖论。户县农民画得以和当地其他民间艺术品相提并论,成为当地一种文化资源甚或土特名产,意味着农民画的地方性及其描绘的农村生活与民俗风情成为最重要的卖点。对这些有关农民画的实践活动及其复杂过程,不妨采用全球在地化的理论观点来阐释。  相似文献   
994.
车锡伦 《民俗研究》2011,(4):128-140
已知清末、民国间常州地区刻印的宝卷有30种,主要是有民间教团背景的经房、善书局刊印的。它们与同期江浙地区数十家经房、善书局刻印的宝卷一样,表明在社会大变革、大动乱时期,这些民间教团以倡导“劝善”、宣扬“因果”的面目出现,求得士绅阶层和清政府的认同和支持,一方面宣传它们的教义和修持方式,扩大影响,同时又极力宣扬儒家的纲常名教、伦理道德,参与重振宗法社会秩序的活动。  相似文献   
995.
<正>万载,就是一个让心灵旅行的地方……一如德国作家黑塞说的:"旅游就是艳遇",旅游就是艳遇过后的意犹未尽,就是一场风花雪月中的邂逅,旅游,就是一个怦然心动的瞬间。江西省万载县作为千年古邑  相似文献   
996.
土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员,民间民俗活动众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深厚的文化,梆梆会就是其中一项。它是一项以祭祀为主要内容的土族民间群众性活动和宗教祭祀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梆梆会分布于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东  相似文献   
997.
《文史月刊》2011,(1):1
杨柳青年画为木版印绘制品,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约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清雍、乾至光绪初期为鼎盛期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  相似文献   
998.
《风景名胜》2011,(4):22-22
3月6日(二月初二)是中国民间“龙抬头”的日子。当日,“辛卯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太吴伏羲氏大典暨羲皇故都朝祖庙会”在河南省淮阳县内的太吴陵举行。  相似文献   
999.
祝丽生 《攀登》2011,30(5):82-86
当前,学术界对乡村社会治理的研究侧重于外在地寻找一种管理模式,而对于民间社会的内在认同则研究较少。伴随着乡村社会的变迁,社会自身运行的规则也在发生变化,因此,乡村社会治理应随着乡村社会的变迁而探索新的路径。文章以现代民间规则的认同为视角,以和谐乡村社会建设为主要目标,探索符合乡村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对太平天国拜上帝会毁庙事件的性质和渊源,学界多从信仰上帝为独一真神,反对偶像崇拜的角度进行解释。本文依据实地调查及对各类官私文献的重新释读,指出在明清国家正统文化秩序确立的过程中,浔州府地方往往将社、庙神明正统化并依赖其来维系既有地方社会秩序,清中后期更以社、庙祭祀为中心形成了村落联盟组织。这样的地方信仰及组织深刻影响了拜上帝会的形成。在与正统神明崇祀及村落联盟组织的激烈斗争背景下,拜上帝会一系列的毁庙举动,表面上以打破民间偶像崇拜为旗号,实际上蕴含了对抗当地村落联盟等地方组织的族群政治意义。对此事件进行深入剖析,或可从一个侧面说明,太平天国的发生发展有其更为复杂的地方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