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模式应该重视和突出对文化精神的保护和传承,要从静态的档案式保护走向活态的档案式保护,即强调档案"承载"和"传播"人文精神的功能,通过"活态档案"实现文化精神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从静态走向动态,主要包括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多媒体数据库、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档案三部分工作,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精神渗透整个档案式保护过程。  相似文献   
12.
胡迟 《江淮文史》2014,(4):159-168
正我们在萧县采录的,更准确的说,应是花腔渔鼓。是渔鼓道情这个大类里的小分支。渔鼓道情是一种和大鼓书相似的传统曲艺,盛行于清末并流传于民间,有着100多年历史。民间叫"梆梆筒子",其形式是用三尺三寸长的竹筒,蒙上猪护心皮,配上木筒板拍打发出响音说唱。表演者一人边演唱边伴奏,右手拍击渔鼓,左手敲击竹板作为伴奏。  相似文献   
13.
侯晋元 《文史月刊》2006,(11):47-48
“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平定的砂锅亮晶晶……”这首家喻户晓的山西民歌,我们祖祖辈辈传唱至今,唱遍了大江南北。然而,有谁知道在这首妇孺皆知、世代诵唱的民歌中唱到的平定砂锅,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史话。  相似文献   
14.
情歌是福建民歌中的精华.是青年男女私情的真实流露。福建情歌的类型主要有十种。  相似文献   
15.
范秀娟 《民俗研究》2008,(4):209-220
在现有的美学体系中,民歌与美学几乎毫无联系。美学是研究美和艺术的,民歌是艺术的一种,而且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民族中的、起源最早也是最有生命力和历史感的一种,但经典美学的体系里却没有基于民歌的美学思考,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木棉 《风景名胜》2008,(3):92-92
关键词采风采风是一个专用名词。古代称民歌民谣为风,《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歌民谣,采集民歌民谣谓之采风。后人因而称采诗为采风,近人又将民间文学的搜集工作称为采风。现在我们也把文艺工作者下基层体验生活引申为采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各种团体协会空前活跃,"采风"一词曾经极度流行,一大批景区景点,随着文学艺术作品的流行而被人所熟知,比如江南水乡周庄,就是因为陈逸飞先生的一幅画而名震天下,再比如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描写其美景的文章更是被收入了小学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17.
<正>五、满族的艺术音乐满族及其先民多以游牧围猎为生,且能歌善舞。因繁重艰辛的劳动之余需要松弛休息,故歌舞深受满族人民的喜爱并得以发展。严酷的自然环境,长期的野外劳动和简单的生产方式,形成了东北人乐观、开朗、豁达、豪放的性格。这种性格的长期积累与沉淀,使满族音乐旋律简约、朴实,音程跳动棱角分明,节奏跳动短促有力、富有弹性,呈现出热烈欢快、质朴豪爽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苏夏在他的《歌曲写作导读》里说:“诗是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歌曲是美化加工了的语言”。[1]由此可见,语言因素对歌曲曲调有重要的影响。“民歌同一切民族文化一样,都是产生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劳动之中,”[2]“民歌的创作过程和它的演唱、流传过程是不可分割的”。[3]传统民歌的传承主要靠口头世代流传,与方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各民族的语言差异,形成了我国丰富和风格不一的传统民歌。  相似文献   
19.
民间戏曲     
《丝绸之路》2008,(4):41-44
陕北秧歌剧 地方剧种,因源于陕北秧歌而得名。 陕北秧歌分大场秧歌和小场秧歌。大场秧歌以群众性的歌舞表演为主;小场秧歌以纯舞性的踢场子为主,常与竹马、早船、狮子、高跷、二人台等形式组成演出。唱词多为四句一联,后两句由秧歌队帮腔咏唱。唱腔在传统秧歌调基础上,吸收陕北民歌、迷胡、碗碗腔、道情等多种唱腔创造而成。  相似文献   
20.
1958年,中国掀起了以"超英赶美"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内容的"大跃进"运动。与工农业生产"放卫星"一样,文艺创作也不甘落后,在"生产大跃进,文化紧紧跟,壁画打头阵,歌唱作先锋"的口号下,要求"人人作诗,人人作画"。一时间,从领袖到百姓,从诗人到大字不识的农民,都充满激情地投入到诗歌创作中去。"歌声遍田野","满城题壁皆诗画",一时间全国成了歌的海洋、诗的国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