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472篇
  2013年   472篇
  2012年   489篇
  2011年   440篇
  2010年   405篇
  2009年   366篇
  2008年   374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356篇
  2004年   402篇
  2003年   318篇
  2002年   275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28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民国青海民族社会是青海空间物候结构下草原生态社会与农业生态社会长期互动的结果,其具有恒量关系的物质结构与具有变量关系的文化结构共同构成了民国青海民族社会,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社会生态,并决定了对其进行调整适应的文化变量,外在文化变量充分适应物质恒量的发展,最终实现政治文化对民族社会的改造。  相似文献   
42.
黄艳红 《历史研究》2016,(4):110-131,191,192
"自然疆界"是近代法国的一个重要政治文化概念,它产生于中世纪后期主权国家兴起之时。作为自然疆界的莱茵河形象,诞生于文艺复兴时代,它以关于古代高卢的历史意象为依据,并逐步取代源自中世纪的"四河之境",为法国的理想空间形态的塑造提供了重要元素。17世纪,莱茵河自然疆界观念成为某种国民意识和公共舆论,为法国向莱茵河方向的扩张提供了观念上的支持。在启蒙时代,它更具和平主义色彩,与国家领土空间巩固的目标颇为契合。大革命初期,它再次进入扩张主义的话语,但其理论基础在于非历史的政治理念:自由和人民自决。这一话语三个世纪的历程见证了法国政治文化中关于国家东北边疆的记忆和认知的变迁,也反映了构建民族认同和国家地域实体的过程中不同理论和话语的转换与混杂;而革命时代产生的基于自由自决的民族构建论与德意志"语言论"民族认同的交锋,在今天尤其值得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43.
论文从跨国民族主义的分析视角,探讨以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为代表的三代美国华裔女性作家的创作背景,论证她们如何在自身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在其作品中再现"想象的母国"的形象,以及她们笔下"想象的母国"的故事与美国主流文化关系从迎合到抗争、再到融合的嬗变历程,并为当代华裔女性文学中中华文化、中国故事、中外文化交流与价值共享等研究带来启迪。对于所有的华裔作家而言,身份认同作为民族性的重要构成部分,必须在祖籍国文化与居住国文化的并存与交融中方能实现并发挥效应。唯有如此,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推动跨民族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44.
RUI 《旅游》2007,(5):16-22
古风盎然的格林威治村到处充满令人意外的惊喜。一到夜里,整个村子就活了起来,咖啡馆、参观、实验剧场、音乐俱乐部及爵士乐表演在每个角落频频向你招手。村中有迷人的街屋、隐蔽的陋巷以及翠绿的庭院。一些稍嫌怪异的建筑也和此地的波西米亚气氛相得益彰。在狭窄的老式街道上住着剧作家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及演员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等艺术家。漫步在格林威治村块状街道上,处处都可以见到纽约知名的作家和艺术家曾经居住、工作或玩乐的地方。  相似文献   
45.
李金坤先生《风骚比较新论》的问世,是《诗经》研究和《楚辞》研究中集大成的新成果。作为中国文学的源头,《诗经》和《楚辞》,一直是文学研究的热门课题,硕果累累。其中许多学者对浪漫文学之源的《楚辞》曾受到现实主义文学源头《诗经》的影响表示认同,但是,在实际研究中,《诗  相似文献   
46.
蔡磊 《民俗研究》2007,(1):55-262
2006年12月16日至17日,"民族志·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召开.这次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民俗文化普查与研究中心、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47.
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节日走向——以当代中国节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放 《民俗研究》2007,(4):50-61
21世纪是全球化加速的时代,信息技术与快速的交通方式将广袤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共处的地球村落。原本天地悬隔、各自分离、独立自足的族群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声息相通的"邻里街坊"。原本各自独立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文化经验,使族群拥有各自的文化传统,这些有着独立文化传统的族群在全球化过程中猝然相遇,彼此之间的冲突与不适不可避免,因此互相的磨合、适应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  相似文献   
48.
新的世纪,广西正在加强西部民族地区的市场经济建设,以此来加大对民族地区经济的开发力度,推进民族经济融合。本文从历史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近代以来右江流域城镇圩市发展状况、成因及其对民族经济融合的影响。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近世以来,该区域各民族社会经济变迁的历史基质及其动力,深化我们对当前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开发建设的决策思考。  相似文献   
49.
汉代北边的"关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汉代北部边疆的"关市"自汉文帝时代已经开始发挥活跃经济交流、促进民族往来的作用,自汉武帝时代起其在新的条件下得到了新的发展,甚至在汉王朝与匈奴处于战争状态时期,依然联系着草原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交往。战争中匈奴"攻当路塞"和汉军"击胡关市下",其实都意味着对"关市"的直接破坏,也都是利用了"关市"吸引多民族群众的经济作用。《后汉书》所谓"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说明"关市"的作用,是边地经济繁荣的重要条件之一。"通关市",是汉代北边贸易往来的重要形式,除此正当途径外,北边贸易还有非正常乃至非法的形式。  相似文献   
50.
康巴藏区是藏族文化与汉、羌、彝、回、纳西等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牧业文化的交汇地.素有“民族走廊”之称。在无数亮丽斑斓的康巴人文景观中.那些如繁星般多彩的建筑便是其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