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吴野 《巴蜀史志》2003,(1):48-49
浩瀚的天空,因为有璀灿的群星,才显得那么瑰丽壮观。漫长的人类发展史,因为有无数杰出的名人物,才显得那么引人人胜,使人热血澎湃,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22.
当代马国华人在农历九月初一至初九,主要庆祝北斗九皇圣诞,到九月初九重叠重阳日,这一晚上又是庆祝斗姆诞以及举行北斗九皇送神仪式高潮。因此,马国华人虽一路保留着对于重阳节庆的模糊记忆,基本上却未能如同他们中国祖辈延续原乡的重阳民俗。他们在当代获得的重阳节概念,也多来自古文献或当代传媒而非切身经验。观察马国华人为何热衷从农历九月初一至初九的九皇大帝圣诞,以及它在与重阳节重叠之后如何有条件将后者的节日氛围极度淡化,是讨论两个同一日子的节庆如何在具体情境"碰撞"中互相消长的难得案例。尤其需要理解明末以来的南洋华人先民曾经以儒家伦理诠释"反清复明"的理念,从而神圣化也合理化其集体社会退守前明南海诸藩的异域垦荒;从中或可探索为何中国本来可能只在道观重阳礼斗,到马国会演变成大众礼斗拜祭抗清死难先辈的国殇活动,导致重阳氛围褪却。由此可以进一步深入讨论:人们是如何抉择落在同一日子的节庆,以及如何依靠实践节日去诠释社会集体意识。  相似文献   
23.
澳大利亚福利制度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澳大利亚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是自20世纪初澳大利亚联邦成立以来的一项基本国策,福利制度的形成是澳大利亚社会改革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与特征之一。具有本土化扬弃功能的澳大利亚民族意识使这一移植于英国的“舶来品”植根于澳洲,进而形成适合于澳大利亚社会、拥有澳大利亚特色的社会制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4.
王宇博 《史学集刊》2000,13(4):67-71,87
澳大利亚共和运动是一场事关国家政治制度变革和转型的社会运动,是当今澳大利亚社会颇为关注的热点问题。澳大利亚特有的共和主义以及澳大利亚民族的成熟和国家独立性的加强是这场运动的起源,并赋予它特定内涵。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澳大利亚现代化的特色和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5.
氏族是我国古代有较大影响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从形成、内迁、建国到最后融入汉族,经历了一个民族完整的发展过程.其民族意识也经历了形成、嬗变到融合的过程.本文试分析氏人民族意识发展不同阶段的表现及其民族意识的特点.  相似文献   
26.
戴羽 《黑龙江史志》2010,(20):61-64
氐族是我国古代有较大影响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从形成、内迁、建国到最后融入汉族,经历了一个民族完整的发展过程。其民族意识也经历了形成、嬗变到融合的过程。本文试分析氐人民族意识发展不同阶段的表现及其民族意识的特点。  相似文献   
27.
作为清代统治民族的核心,北京满族曾在清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清史和满族史学者一直以来都比较注重对这个群体的研究,相关的文献梳理以及理论总结都已具有很好的基础.近年来,一些从事民族学、社会学及文化研究的学者更为关注清代乃至近代以来满族民族意识的持续变动,指出其对北京满族的影响尤为明显,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近代以来大部分北京满族的"消失",甚至波及了建国后对满族的民族识别.对上述问题的深入阐释亟需学界开展多雏度、多视角的研究.本文试从文化变迁的视角切入,期冀从民族与文化互动关系的角度提出关于北京满族文化研究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8.
博物馆应当真正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接受社会教育、增强民族意识、热爱传统文化、提高综合素质,以及在休闲、娱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场所。博物馆在服务于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的同时,应该努力提高工作质量,逐步完善服务设施,在实践中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的博物馆理念。  相似文献   
29.
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开罗召开关于古埃及居民的研讨大会,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就古埃及居民的种族、人口、语言等方面展开了讨论。尽管各家的观点不同甚至相去甚远,但是与会学者有一个共识:古埃及人不属于同一个种族,南方古埃及人的皮肤要黑一些,北方古埃及人的皮肤要白一些。的确,在埃及文明的辉煌时期——法老埃及时期,埃及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先后有亚洲人、努比亚人(Nubian)、利比亚人、希伯来人到达埃及。人们不禁要问,在这样一个多种族、多民族的社会里,古埃及人是如何认同于本民族的?是如何看待其他民族的?又是怎样将本民族与他民族区分开来的?  相似文献   
30.
沈岚 《民国档案》2005,77(2):131-135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与日伪为争夺沦陷区教育权问题展开过激烈斗争,它一开始就制定和实施战区教育政策,一方面派员深入战区及日伪后方指导和协助地方恢复学校,以维持沦陷区各级教育,从而使战区化命脉得以延续;另一方面针对敌伪在占领区域用煽惑、威胁、利诱等手段推行奴化教育的状况,采取相应对策设法加以摧毁,同时发动沦陷区教育界知识分子教育民众,宣传民族意识,培养抗战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