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465篇
  2013年   453篇
  2012年   583篇
  2011年   436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381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广西除了是山歌大省还是民族大省、旅游大省,汇聚了壮苗瑶侗,仡佬毛南等十二个时代居住的少数民族外地的民族,然而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极少。在一年一度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期间,政府不断开发了一些民族旅游纪念品,如编织有"壮族歌娃娃"系列产品,三姐故乡、壮乡民歌节、苗寨风情等字样的民族包。金丝绣球、竹筒酒等,但这些东西基本上只在民歌节期间畅销。往往游客来到广西都希望带些伴手礼回去馈赠亲友,而南宁的民族工艺品、纪念品无非主要有绣球、壮锦、民族服饰等,大部分都是外地生产,绣球和壮锦虽然特点浓郁,能代表广西的地方和民族特点,但品种太少、销量不多、显得单调,覆盖面不广。  相似文献   
32.
2015年5月19日,岫岩满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在岫岩中国玉雕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正根,辽宁省政府副省长冮瑞,省政府副秘书长徐大庆、省民委主任甄杰,鞍山市委书记王世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春山、市政协主席张庆岩,省、市、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兄弟自治县嘉宾出席大会,共庆岫岩人民的节日。  相似文献   
33.
民族文化遗产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学科体系和理论框架构建尚处于初始阶段,需要学界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创新。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任务、学科体系和规训制度等方面进行梳理、归纳、研究、创新,进而确定学科边界、内涵范畴、发展方向、规范要求,是学科构建的基本工作与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34.
卢梭的“自然美”思想丰赡深邃,精远宏阔.从美育目标、理念、重点三个层面梳理了卢梭自然主义美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将其教育特点归纳为整体性、平民性、情感性和自然性,并着重阐述了这一思想对新时期我国美育工作的四个重要启示:即注重美育工作的辩证性;尊重美育实践的主体性;激励美育过程的情感性;倡导美育内容的生态性.  相似文献   
35.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青海是多民族聚居省份。多民族聚居地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多年来,青海省重视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响亮提出"三区建设"的口  相似文献   
36.
志书民族内容具有特殊的文化属性和政治属性,是志书的地方特色之一,尤其是民族自治地区所编志书。通过提高对民族篇章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分析民族篇章编写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可以重新确定志书民族篇章的记述规范和要求,从而使志书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37.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深入人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得民心,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符合民意。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0周年之际,谈几点学习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38.
民国青海民族社会是青海空间物候结构下草原生态社会与农业生态社会长期互动的结果,其具有恒量关系的物质结构与具有变量关系的文化结构共同构成了民国青海民族社会,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社会生态,并决定了对其进行调整适应的文化变量,外在文化变量充分适应物质恒量的发展,最终实现政治文化对民族社会的改造。  相似文献   
39.
黄艳红 《历史研究》2016,(4):110-131,191,192
"自然疆界"是近代法国的一个重要政治文化概念,它产生于中世纪后期主权国家兴起之时。作为自然疆界的莱茵河形象,诞生于文艺复兴时代,它以关于古代高卢的历史意象为依据,并逐步取代源自中世纪的"四河之境",为法国的理想空间形态的塑造提供了重要元素。17世纪,莱茵河自然疆界观念成为某种国民意识和公共舆论,为法国向莱茵河方向的扩张提供了观念上的支持。在启蒙时代,它更具和平主义色彩,与国家领土空间巩固的目标颇为契合。大革命初期,它再次进入扩张主义的话语,但其理论基础在于非历史的政治理念:自由和人民自决。这一话语三个世纪的历程见证了法国政治文化中关于国家东北边疆的记忆和认知的变迁,也反映了构建民族认同和国家地域实体的过程中不同理论和话语的转换与混杂;而革命时代产生的基于自由自决的民族构建论与德意志"语言论"民族认同的交锋,在今天尤其值得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40.
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节日走向——以当代中国节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放 《民俗研究》2007,(4):50-61
21世纪是全球化加速的时代,信息技术与快速的交通方式将广袤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共处的地球村落。原本天地悬隔、各自分离、独立自足的族群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声息相通的"邻里街坊"。原本各自独立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文化经验,使族群拥有各自的文化传统,这些有着独立文化传统的族群在全球化过程中猝然相遇,彼此之间的冲突与不适不可避免,因此互相的磨合、适应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