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中国史学史上,北朝的民族史撰述有了进一步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以邓渊、崔浩史学活动为代表的民族史撰述奠基阶段;第二,以李彪、崔鸿、郦道元为代表的民族史撰述走向繁荣阶段;第三,以魏收为代表的民族史撰述趋于成熟阶段。它们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而且自觉、有力地推动了构建新的历史文化认同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1月3日至4日,由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海南师范大学和海南省博物馆联合主办,海南省南海区域文化研究基地承办的"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暨环南海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海口市召开。来自国内外30余所高校及20余所科研机构的一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通史精神在民族史研究中不可或缺。本文将结合通史精神及民族史研究的特点,探讨在民族史研究中如何应用通史精神。  相似文献   
14.
刘师培的民族史研究及对蒙文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期有关民族问题的大讨论热烈而持久,这种现象,实为政治上“革命”之需要的产物。晚清革命派以民族问题的探讨为欠,吹响了倒清的号角,刘师培正是有力的吹鼓手。刘的民族学研究,既有政治的意蕴,同时也有一定的学术含金量,对于现代史学中民族史和人类学学科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吴春明 《南方文物》2008,26(2):82-92
一.略说民族考古学 “民族考古”曾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范畴,它的学科定位、性质、方法、领域及学术史等问题,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其实,“民族考古”(ethnoarchaeology)的性质已经明白地表现在字面上了,它就是民族学(ethnology)和考古学(archaeology)的组合,这一组合源于美国的人类学学术传统。  相似文献   
16.
<正>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可谓中华民族史上的多事之秋。先是日本人出兵东北,旋即侵占长春、哈尔滨等多个大中城市;接着,南方发生了特大洪水,十三四个省受灾,难民成群,饿殍遍野,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一时间,国民政府岌岌可危。  相似文献   
17.
<正>十六国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是任何想要从整体上把握魏晋南北朝史的学者都无法忽略的。而这一时期由慕容鲜卑所建立的前、后、西、南燕,以及鲜卑化汉人冯氏所建立  相似文献   
18.
致辞     
正今天中国与法国庆祝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五十周年。其实几个世纪以来的艺术交流已经在我们两国之间建立了非常密切的特殊关系。自然,艺术如约而至地现身于庆典活动中。我们谨以最隆重的方式在北京集中展出法国绘画中的若干出类拔萃的精品以体现法兰西艺术。由于我们各大国立博物馆的参与,我们得以在此展出表达我们共享的普世价值的画作。我们为此而倍感自豪。从文艺复兴到当代创作,法兰西艺术始终将日常生活的点滴写照与"民族史"的荣耀场景施以同等的浓墨重彩。不论其源自何种文化,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能感受到雷诺阿作品发出的自由的宝贵信息,从沐浴在同样的日光下荡秋千的姑娘到煎饼磨坊舞会的快乐客  相似文献   
19.
思维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切入,可以从深层次上认识民族史学的特点,理解中西史学的相通与相异,也可理解跨文化研究的意义,思考新世纪史学一系列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近代西方学人注意到从思维角度研究中国文化。还在20世纪30年代,法国汉学家葛兰言(M.Granet)就提出了"中国思维模式"的命题,认为"一种哲学理论的产生跟它自身的文化习俗、思  相似文献   
20.
《山茶》2011,(1):34-36
纳西族源于上古氐羌集团在汉、晋时演化出来的摩沙族,唐时被称为“磨些蛮”.元代又有“么些族”的叫法。当代民族学家徐杰舜在《中国民族史新编》一书中提到.“摩”、“磨“.“么”可能是古纳西语“牛”的音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