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洪长泰的《到民间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爱东 《民俗研究》2007,(3):F0002-F0002
许多人把《到民间去》视为民俗学或民间文学学术史,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的一部分。如果用前一视角衡量,我们发现洪长泰遗漏了许多历史事件,忽略了许多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162.
当代社会,传统民俗日趋衰微,许多民俗的传承途径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迁。伴随城市化、信息化和现代媒体日益深刻地侵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的民俗传承母体渐渐消失。与此同时,多种新的传承媒介替代了传统的传承模式,民俗不再是无意识的传承,而是一种有意识的文化生产过程。这导致民俗朝向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方向发展,民俗学研究对象因此也面临转型。  相似文献   
163.
福田亚细男先生,前日本民俗学会会长,历任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教授、新潟大学教授、神奈川大学历史民俗资料学研究科教授等职,现任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名誉教授。福田先生是日本"二十世纪民俗学"的代表,批判性地继承了"柳田民俗学",所提出的"地域民俗论""村落社会论"等具有广泛影响。值得一提的是,福田先生组织的中国调查项目历时二十年,对于中日民俗学人的交流与合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施爱东研究员在日访学期间,于2010年9月3日对福田亚细男先生进行专访,旨在加深两国民俗学界的相互理解,本刊特配发福田先生的新作以飨读者。今后,还将不定期刊载对海外民俗学名家的学术专访,敬请留意。  相似文献   
164.
民俗学研究中,如何理解和运用那些经由访谈得来的具有"个人叙事"性质的资料,需要进行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探讨。近年来,民俗学研究的身体视角得到加强,这不仅是对哲学、社会学等学术思想中身体视角的借鉴,而且与当代社会发展过程带给人们的一些现实感受有更加直接的关联。与春节有关的个人叙事,来源于个人节日生活经历中的身体经验,具有身体记忆的性质,并因之赋予春节以鲜活的文化意义。对于个人叙事文化建构作用的关注,应在今后的民俗学研究中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165.
由辽宁教育出版社隆重出版的社会科学新《民俗学原理》一书,公开和读见面了。这是我国名民俗学家乌丙安继曾荣获多项全国一等奖的名《中国民俗学》一书之后,在迈向新世纪的关键时刻出版的第二个里程碑式的重要代表作。这部作的出版,将对国际国内民俗学的发展产生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6.
秦荣艳 《民俗研究》2005,(1):190-194
2003年春节前后,为了配合潍坊市的旅游开发工作,山东大学民俗学专业师生一行10余人在潍坊市旅游部门和有关县市的配合下,对潍坊市所属区县(市)的民俗资源进行比较全面的定点考察,所获甚丰。其中高密市聂家庄过去曾经存在过的“庙”的情况引起我极大的兴趣,调查结束后写成了这篇调查报告予以记述。  相似文献   
167.
《民俗研究》2021,(2):97-105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现代民俗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中山大学《民俗》周刊的编辑与出版又是这一时期非常重要的学术活动与实践。中山大学《民俗》周刊承继北京大学《歌谣》周刊对民众文化的关注,明确了办刊宗旨,初步确定了民俗学学科定位,在当时极其困难的办刊环境下,培养了一大批民俗学者和民间文化热爱者,影响并带动了其他地区的民俗研究活动。《民俗》周刊刊发的文章既有珍贵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也有民俗学问题的理论思考与研究。《民俗》周刊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文化宣传等方面展示了早期民俗学发展状况,也开启了中国现代民俗学发展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68.
歃血盟誓与秘密会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 《民俗研究》2001,(3):101-111
以往治秘密社会史者,着重于探究“是什么”的问题,至于“为什么”则少人问津。近年,我一直以秘密社会为视角,借用民俗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探索文化与叛乱之问的关系。本文便是这一探索的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69.
钟敬文 《民俗研究》2001,(4):143-146
今天我们请来座谈的田传江同志是一位地方学者,既不是北京大学的,也不是社科院的,他是来自山东的一个乡镇干部。我们民俗学这门学问是一门眼睛向下看的学问,我们研究的东西主要在底层,如果要理解民俗,不仅需要有理论上的知识,更需要有民俗志方面的知识,就是应该把眼睛放到底层。  相似文献   
170.
中国民间识宝传说历史悠久,流传广远。近来由于程蔷先生系统深入的开拓性研究,中国识宝传说已经引起国内外民俗学界的普遍关注。不过,中国识宝传说的研究至今还局限在汉语传承的研究,尚没有充分利用各少数民族民间流传的识宝传说材料。而各民族民间文学集成资料表明,识宝传说还广泛流传在少数民族民间,与汉族的识宝传说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中国识宝传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