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1.
1950年代初,中共党史学科知识体系基本形成,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共党史的分期、中共党史的主题主线的历史叙述基本定型。“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必然产物”的叙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必然性;“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分期方式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性特征;“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叙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历史使命。这些方面构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史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影响到后来的中共党史编纂。中共党史知识体系是随着中国共产党不断回顾和总结自身的历史而逐渐形成的,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产物。  相似文献   
22.
《民俗研究》2006,(4):F0002-F0002
该书的初衷,是为了从理论上摆脱民俗学作为“遗留物学”的学科危机,把研究对象界定为现实的,自成体系的当下生活。通过对于“民”和“俗”的概念梳理,高丙中旁征博引,精细缜密地论证了民俗就是习惯性、功能化的社会生活,民俗研究应从现实的,整体的层面上把握民众的生活世界,民俗学是直接地、较为全面地关心人的生活世界的一门学问。以不断更生的现实生活作为研究对象,可以保证民俗学享有永不估竭的对象资源。  相似文献   
23.
康德的先验逻辑不仅有助于我们对理性的误用(越界使用)进行逻辑的诊断和学理的批判,进而把我们的主观看法和意见转换为能够推演的学术命题,而且能够让我们认识到,经验性的研究只能把人当作自然"物"或客观对象,不适用于人的自由。因此,民俗学不仅需要先验逻辑来进行明确的知识划界,而且"需要超越性一跃",即跳出有限的经验界,进入理性的"目的王国",才能真正以实践民俗学的方式论证并维护普通人的自由、权利和尊严,由此成为一门现代学科和伟大的学科。  相似文献   
24.
中国现代民俗学概论的最初酝酿,是以1928年《民俗》周刊上有关民俗学性质等问题的讨论为起点,经过译介国外人类学派的著作到独立进行思考,当时的民俗学者形成了关于民俗学概论的一些深入认识。经过40年的停顿,在上个世纪80年代民俗学恢复建设之初,民俗学概论的书写在接续历史的基础上取得了收获。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具有建设和规范的意义,包括"生活文化"的民俗定义和民俗文化分类体系都影响了众多民俗学者的研究和社会对民俗学的认知。这种影响是积极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社会生活发生巨变之时,现有民俗学概论已滞后于民俗学研究的进展,所以需要及时吸纳在民俗学调查研究中形成的一些新思想和新经验,使民俗学概论的书写能够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5.
新在野之学(新公共民俗学)是日本当代民俗学者菅丰的代表性理论,是对日本民俗学草创期"在野之学"的回归和再构建。该理论旨在打破长期以来由日本学院派民俗学者主导的封闭的学术体系,消除专业与非专业之间的隔阂,寻求学院派民俗学者、公共民俗学者、各类社会组织、普通民众等多样化行为体的协同合作。它要求民俗学者重视介入式的日常实践,成为当事人而不是旁观者;在实践过程中努力获得文化表现的正当性,谨记民俗传承人的权威性;植根于地方,将文化客体化并给予当地人必要的支持;对自我和他者的实践与研究以自反性、适应性的方式加以把握;不以实践为目的,而以民众的幸福为己任。  相似文献   
26.
当代中国由于全球化、现代化发展,以及社会转型带来的大规模城市化等社会变迁,整个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正在普遍形成都市型的现代生活方式,这为民俗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也进一步导向了民俗学的现代转型之路。另一方面,都市民俗学曾备受期待,但由于缺乏新的方法和理论视角,止步不前;而定位于都市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民俗学研究,或有建构新的都市民俗学的可能。  相似文献   
27.
王欣 《民俗研究》2017,(1):35-40
民俗学的生活世界,是以"胡塞尔生活世界"为基础,通过个体的身体感受来研究个体的生活世界。胡塞尔将生活世界看做是先于我们所有的实践、思想、本能而存在的先验前提,在此基础上,人类以文化语言、社会关系为中介,建构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之间的共通性。而民俗学者正是基于这一共通性来研究民众的生活与传承,理解并感受他人的生活。以关注具体生活状态、传统与个人性、身体感受为重点的表演理论体现了民俗学"生活世界"的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28.
周星 《民俗研究》2017,(1):5-18
以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之久的经济高速增长、都市化进程和社会结构的巨变等为背景,当代中国发生了大规模和大面积的"生活革命"。普通国民以衣、食、住、用、行等为核心的日常生活方式持续地处于变迁和重构状态,新的"都市型生活方式"已经初步确立并正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生活革命不断改变着一般国民之日常生活的基本形貌,新的现代社会的"日常"也在不断地得以形塑和刷新。通过对当代中国已经、正在和即将发生的生活革命进程的初步梳理,笔者尝试为中国民俗学的现代转型提示明确的方向:亦即直面和正视当前中国城乡民众最为基本的现代日常生活,尤其要对普通百姓作为生活者究竟是如何在其各自全新的现代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创造出人生的意义予以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29.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依据。1983年以来的历次学科调整,历史地理学经历了一个由既作为地理学,也作为历史学的二级学科,到一律列入历史学的过程,而现在又是作为中国史的一个二级学科了。这样的学科归属现状显然不利于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本文在回顾历次学科调整对历史地理学所产生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史地理学学科性质的重新审视,探讨了在最新一次学科调整背景下历史地理学如何获得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30.
名师风采     
正冯玉桃现任江苏省泰州市幼儿园园长。中共党员,高级教师,泰州市学科带头人,海陵区名校长,海陵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海陵区学前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省学前教育学会理事,省市评估专家、职评专家。坚守"培养健康快乐儿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有着"放飞快乐童心,成就园丁理想"的职业追求。任园长以来,幼儿园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学校、省巾帼示范明星岗、省和谐学校、省绿色学校、省平安校园、省先进工会之家,泰州市(区)文明单位、市先进幼儿园,海陵区优秀教育集体、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