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利用节日、纪念日进行宣传活动,是党团组织的传统工作方式。1926年5月1日出版的《校刊》第6期上有一篇《“五月宣传”通告》,提到5月的纪念日:“红色的五月,帝国主义者所提心吊胆的五月快到了。五月纪念日真多呵!特别是对于中国革命的民众,  相似文献   
442.
孙亮  易小明 《文史博览》2011,(12):34-36
民主制度建设关系着国计民生。努力推进民主制度建设,有利于减少权力腐败,有利于社会稳定。另外,人民是民主制度建设的主体,民众的民主素质要在努力推进民主制度建设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43.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正处于中日战争一触即发和国内陷入军事实力派割据混战的危险境地,国家的前景与出路始终是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而德国迅速崛起的经验及其社会动员模式,引起国内舆论媒体的高度关注。德国新教育政策取得的成效,青年训练和体育运动对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妇女动员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都成为国内媒体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444.
“群众”概念在近现代经历了从否定性涵义到肯定性涵义的转换,同时近现代历史客观上也显示了“群众”作为集体的力量和作为社会历史创造者的能量,但其间也凸显出对于“群众”的双重态度和矛盾心态;从另一层面而言,在历史文本和叙述中呈现出来的“群众”概念基本上是一个对象性、客体性概念。这些因素形成了近现代群众观念的内在张力。考察汉语语境中“群众”概念的源流,分析形成群众心理和群众意识的社会基础,认识其历史与现实问题,对当代社会确立公民主体性意识,避免西方现代“无(非)主体性”大众社会问题,促进现代“群众”承担社会主体性义务、责任和使命,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关键问题在于“群众”及其意象从对象(客体)性境遇,到“群众”或“人民”自身的社会历史主体意识及相应社会责任、义务自觉认同的转折。  相似文献   
445.
首届新编方志很少将笑话和幽默故事收入。而笑话和幽默故事是民间创作,是民众智慧的结晶,往往表现出人民群众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幽默诙谐的性格。东北是出产“笑星”之地,说明这里有着丰厚的乡土气息和浓郁的幽默土壤。我们应努力搜集整理这些民间创作。如首届志书中没有收载,可在续修志书中补记。现选载河北《平乡县志》中《笑话》一节7则笑话和山西《万荣县志》中《口头文学———万荣憎》一节无题序和8则幽默故事,供方志编纂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