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321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行云何处去?     
<正>记录,是一种行走在路上的态度;记忆,是一张碎片拼接的地图。我们都是在路上的人,时间与空间的切换,让我们不断离开熟悉进入陌生。当我们渐行渐远,现在与过去、此地与彼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之间就是一份相互牵挂的记忆。试与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路途或许很远,但毫无疑问这是一次精神之旅,起点,就在脚下。一样的山河岁月,不一样的视野。生命的历程就像蒲公英,那么,属  相似文献   
22.
养野鸡     
小时候,我有过一段养野鸡的经历。秋季的一天,哥哥嫂子在田地里割麦子,前面突然飞走一只野鸡,我跑过去看,有一窝八个蛋。恰巧这时家里的一只老母鸡正要孵蛋,我就把八个野鸡蛋轻轻放在母鸡下面,然后天天等待孵出鸡仔。过了十多天,果然孵出了八只野鸡仔,这些野鸡仔比家鸡仔灵巧好看多了。从此,养野鸡成了我的一大责任,而且这个责任是主动承担。  相似文献   
23.
李玉洁 《史学月刊》2007,(11):122-125
耻辱观是人类社会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当人们在社会上的贫富强弱尊卑的差别出现以后,强势群体向弱势群体施辱,就使弱势群体感到羞耻。先秦时期,儒家学派与道家学派对待耻辱有不同的理解和应对态度,即有不同的耻辱观。儒、道两家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因此他们的社会人生观也截然不同。今就儒、道两家的耻辱观进行比较研究,以就正于学术界的同仁和方家。一儒家学派的耻辱观礼、义、廉、耻皆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然而,在道德修养方面,儒家把“耻”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论语.子路》记载: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  相似文献   
24.
马彪 《攀登》2007,26(4):15-16
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到来和适应新时期青海省精神文化建设的需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青海省的普通民众、部分高校的学生、教师进行了奥林匹克教育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态度表现积极,对奥林匹克相关知识掌握良好,对奥林匹克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普遍肯定。  相似文献   
25.
以在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企业家为个案,简要地讨论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全球化时代的展延;分析了新移民企业家跨国知识与技术优势在新兴企业成长中扮演关键作用;论述了跨国移民企业家产生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外在因素以及由此形成的双赢策略;进而阐述跨国性的理论架构如何有助于解释华人企业家在当代世界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同志们: 2006年5月18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第467号令颁布施行《地方志工作条例》(简称《条例》),至今已经一周年了。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纪念《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施行一周年座谈会,主要目的是要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条例》精神,以增强法制意识,依法编纂地方志,把广西地方志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广西作出应有的贡献。[第一段]  相似文献   
27.
<正>报刊教学在西方国家始于1955年,主要用于提高报纸在学校的运用价值,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英语的阅读、写作能力以及时事掌握能力。随着报刊教学在国际教育中的发展,不仅加强了各个层面学  相似文献   
28.
<正>高等教育只有构建起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创新教育模式,才能肩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本文就创新人才培养问题作如下思考与探析。  相似文献   
29.
一、引言 孤独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情感范式之一,也是封建时代有抱负有才能有个性的文人学士所共有的一种自我情绪体验。它是人类对自身生存状态的自我感受,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疏离所产生的一种深刻的精神失落感。从文化诗学的历时角度上看,它具有特殊的文化蕴涵。一方面是诗人对理想热切的追求,另一方面是对丑陋世界的不满和精神世界空虚所产生的无奈感。  相似文献   
30.
庄子钓鱼     
《庄子》写了两个钓鱼的故事,十分生动,也十分有名。千百年来,被反复援引,广泛传诵,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巨大的精神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