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殷商文化是安阳市重要的文化资源,殷墟文化资源的利用、开发为安阳市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欣赏水平的日益提高,目前的陈展方式、理念、手段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只有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分吸收科研成果,对其所含的丰富内涵进行深入挖掘,提升陈展水平使其灵动起来贴近人们的生活,促使其在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徐夜为清初著名遗民诗人,其生年,有1611、1612、1614、1616诸说;其卒年,有1683、1684、1685、1687诸说。本文根据徐夜诗歌自注、王士禛的记载以及方志、家谱资料,对徐夜生卒年进行考辨,认为徐夜生于明万历四十年即1612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终年72岁。  相似文献   
83.
仁言 《南方文物》2012,(3):167-179,183
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宋镇豪主编的大型甲骨学商史专著——《商代史》,由下述11卷组成,即卷一、《商代史论纲》(宋镇豪主笔),第二卷、《〈殷本纪〉订补与商史人物征》(韩江苏、江林昌著),第三卷、《商族起源与先商社会变迁》(王震中著),第四卷、《商代国家与社会》(王宇信、徐义华著),第五卷、《商代都邑》(王震中著),第六卷、《商代经济与科技》(杨升南、马季凡著),第七卷、《商代社会生活与礼俗》(宋镇豪著),第八卷、《商代宗教祭祀》(常玉芝著),第  相似文献   
84.
本文厘清了端方之死的一些细节.关于其被杀时间,可以完全确定为宣统三年十月初七日;端方授首之地点在资州东大街天上宫无疑;曾广大实未下手诛端,至于其他各说,则皆可存之,因为诛端的行动,显然绝非一人能独立完成;至于端方被杀之因,“勤王遭拒”等四种说法不相矛盾,反而前后贯串,可能更逼近于历史真相.辛亥革命后,在政治上相对弱势的清遗民群体,透过纪念端方的文字与活动,将他们的声音和心情传达到公众领域.同时,也见出端方在遗民心中,兼具政治与文化双重代表性,从此也可窥见一部分清遗民群体的核心认同.  相似文献   
85.
殷商时期天干地支在古人们的心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不仅利用天干地支纪年纪日,还将天干地支用于名号命名,即为“日名制”。“日名制”的来源在学界观点众说纷纭,在殷商帝王贵族的名号命名中体现了其独特的时代特点,“日名制”又与殷商时期宗教崇拜息息相关,殷商灭亡后,西周对其文化制度有所继承,更多的是礼制发展,逐渐形成了西周文化,殷商时期盛行的“日名制”亦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86.
薛涓  谢谦 《文献》2021,(2):112-125
澹归作为明末清初由儒入释、寓居岭南的遗民僧,著述繁富。但由于乾隆年间遭遇禁毁,再加上时代动荡,文网森严,其作品损毁流失颇为严重。目前可见作品集屈指可数,又多为出家后所作,不利于对其出家前后思想进行整体观照。今通过对笔记史料及方志等文献的检索查阅,辑录出澹归散佚诗歌十二首、残联一句、文两篇,丰富了澹归研究资料。辑佚诗文情感丰富,体现了澹归较为强烈的思想情感,为推进澹归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88.
刘振宇 《收藏家》2002,(10):56-59
甲骨文是商代至周初之际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最早的有科学体系的文字。1899年王懿荣的甲骨文发现,揭开了殷商社会历史文化研究和甲骨文书法创作的序幕。一百多年来,名家辈出,佳作如林。精彩纷呈。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这期间,能将殷商历史文化研究和甲骨文书法创作相结合且达到一定高度的,仅有上虞罗振玉和南阳董作宾两人。因董先生解放后远赴港台,对其博大精深的学识和端丽典雅的甲骨文鹅法人们知之甚少。董作宾(1895—1963年)原名作仁,又  相似文献   
89.
田素彩 《收藏家》2008,(9):43-46
枕,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枕头,其功能正如《说文解字》中所说“枕,卧为所荐首者也”,即枕是睡觉时垫托头部的。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普及到庶民百姓。质料最早是天然石块,以后又逐步扩大到木、玉、铜、竹、瓷等材料。其中以瓷枕的数量最多,应用最广泛。  相似文献   
90.
新出琱生尊补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月8日陕西扶风五郡西村发现一批青铜器,共27件(组)。其中琱生尊与五年、六年琱生簋所记有关,颇为重要。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网站“甲骨学殷商史学科”之“来稿选登”栏目有逸空(2006年11月24日)和袁金平(2006年12月9日)二位先生的研究文章及清晰的铭文拓片。读后颇受启发,有一些不同想法,为免繁琐,今仅把主要观点写出,向方家请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