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季宇 《江淮文史》2005,(2):147-150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爆发,旋即波及全国,满清统治被推翻.中国千年帝制也随之终结。在这场载入史册的大起义中,有一个安徽人,名叫周荣棠,却被忽略了。在史料记载中,他很少被提及.即便提及,有的弄错了名字.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令人遗憾。  相似文献   
22.
张国淦在武昌首义后南北和谈中担任北方代表,在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等相继为总统时,他均担任要职,有机会结识相关辛亥革命的历史见证者。在《张国淦自述》中以亲历者的角度从"武昌首义"、"各省响应"、"南北议和"和"清帝退位"四个部分来回顾这场革命,对于了解这场革命的相关事实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3.
1981年10月10日,湖北省暨武汉市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大会在武昌隆重举行。有10位辛亥革命老人被邀请到会,在主席台就坐,并推举代表在大会上讲述当年武昌首义的壮举,受到与会中外人士和广大听众的一致称赞和敬仰。  相似文献   
24.
《纵横》2011,(10):4-9
编者按:距武昌首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已经过去100年的时间了。如今,让我们重新走进那段历史,听听那些历史老人的口述,重温一下那个血与火交织的时代中,人们心中的豪情与悲壮。本文系从当年亲历者的口述资料中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25.
《纵横》2011,(10):12-15
我的外祖父冯启钧,武昌首义前在湖北任巡警道。他是张之洞的亲信干将,直接参与了张之洞在湖北的新政事务。他在张的直接领导下主持湖北地方的警政,建立了整个地方行政管理系统以及秘密警察网络,与湖北革命党多有交锋。  相似文献   
26.
席正铭聪颖好学,胸怀大志,在贵阳陆军小学读书时便阅读革命书刊。立志反清。在武昌陆军第三中学期间,组织学生二百多人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枪声打响后,他组织600多人的学生军,自任总队长,参加武装战斗。后又追随孙中山,参加反袁斗争;投身护法军政府,受命为黔军总司令。不幸被奸人诱杀。留有诗集一部,是住文武兼备的将军。  相似文献   
27.
《文史月刊》2011,(8):47-48
打仗没死的首义英雄,却在战后被亲手建立的民国政府处死,的确有几分蹊跷一、首义三武之一被杀革命成功,武昌首义功臣,个个被捧到天上。毕竟,人家冒险犯难,放了第一枪,才有了民国。但是,民国的日子还没过上一年,1912年8月15日,武昌首义的大功臣张振武和他的部下方维,在北京被军法处抓走,当日执行枪决。  相似文献   
28.
第一枪有划时代的意义。刨根就底,也就理所当然。打响了武昌首义第一枪的究竟是谁?据《中国近代史大辞典》《近代中国百年史大辞典》《历代名人大辞典》《历代爱国名人大辞典》等史籍记载,一致公认:"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总代表熊秉坤(1885—1969)秘密进行革命活动。1911年(宣统三年)10月9日,汉口机关被破坏,武昌戒严。  相似文献   
29.
一 张振武湖北罗田人,后寄居竹山县。1877年出生,少时在湖北省立师范学堂读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这个时候,正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威逼下,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时代,同时,也是新思想萌芽的时代。从甲午战争,到各帝国主义以武力划分势力范围,帝国主义的炮声震撼了这位富有爱国思想的青年,他认为,“大丈夫忍为奴隶国民耶?”  相似文献   
30.
胡杨 《文史精华》2011,(12):25-34,1
阳夏之战,是指辛亥武昌首义成功后,湖北革命军同南下进剿的清廷北洋军在汉口、汉阳进行的一场战争。“阳”为汉阳,“夏”为夏口,乃汉口之旧称,因此史称“阳夏之战”或“阳夏保卫战”。而后一种称谓似乎更普遍些。本文之所以用前称.是因为“战争”一词为中性。对交战双方都是适用的;而“保卫战”一词则含褒义。用在湖北革命军一方自然合适,但战争是双方的,要想弄清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相,必须对交战双方的目的、策略、变化等。都要进行爬梳和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