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张德志  王巨 《旅游纵览》2008,(11):36-39
在一个城市的发展道路上,总有一些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会成为人们的集体记忆,即使时过境迁,也会泛起涟漪……  相似文献   
32.
余玮 《文史精华》2008,(2):12-19
龙梅、玉荣,辽宁阜新人,蒙古族,曾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授予"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称号,被评选为"20世纪我心中的英模".龙梅,1953年生,1970年入伍,历任解放军253医院理疗科护理员,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旗旗委副书记,包头市东河区团委副书记、统战部副部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政协主席等职.玉荣,1955年生,1976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历任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教育局副局长,乌盟民族中学副校长兼副书记,乌盟团委副书记兼少工委主任,内蒙古自治区残联副理事长及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办公厅副主任、副秘书长等职.姐妹俩曾当选为全国人大第四、五届代表.玉荣曾是共青团十一、十二大代表,中国残联一、二、三届代表,还获得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自强模范称号.……  相似文献   
33.
童年趣事     
阴建盈 《文史月刊》2008,(11):68-68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人,最大的愿望则是希望自家的男娃们快点长大,能给家里挣上工分,到年底生产队分红时,能多领到一些辛苦一年的报酬,好在过年前添置一些生活用品,为家人做件新衣裳。因此。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挣上工分,就成了农村人的主要事情了。  相似文献   
34.
汶川地震的废墟,我称之为"汶墟"。不为生造词藻,是想为纯粹的哀伤找到寄往的所在.汶墟之下,当然没有甲骨文传世,却曾记录最鲜活的生命过往,以及他们现今或还在徘徊的魂灵。殷墟以文字传名,汶墟则以人命记史。不为列传,拒为本纪,只是那逾万名录结成的死亡名单,恨其竟要继续延长。家国之殇,自由西南弥漫;魂兮归来,祭之以安静的祈祷。  相似文献   
35.
如果不是国共第二次合作,我将长期身陷囹圄,难以重见天日。1937年10月的某个早晨,银灰色的国民党苏州监狱外面,冬日高照,铁窗内却寒光惨白。“政治犯”拖着沉重的铁镣,有气无力  相似文献   
36.
张庆海 《世界历史》2002,1(2):41-47
在19世纪尤其是19世纪中后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结构、经济结构乃至生活方式等诸多领域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调整,其中重要成果之一即中产阶级的勃兴。而中产阶级自诞生之日起就充满激情地融入并推动着这场社会变革,法国中产阶级所表现出的特征最为显而独特,成为各国中产阶级竞相仿效的模范。法国医生作为中产阶级自由职业的一员,由于思想激进且积极参政而备受西方史家关注。  相似文献   
37.
《华侨华人百科全书》(以下简称《全书》)从1993年11月28日正式成立编辑委员会筹备编撰工作开始,到今年9月12卷出版齐全,历经近10年之久。这在海内外侨界学术研究领域是一项标志性的、跨世纪的工程。《全书》是海内外侨界专家、学者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有关方面同仁通力合作的成果。我与《全书》编辑委员会的全体成员一样,怀着激动的心情,衷心祝贺《全书》12卷圆满出版!  相似文献   
38.
张文斌 《神州》2013,(11):201
对于我们来说,对高考并不陌生,高考作为全国统一考试,是长期存在的.实施素质教育后,高中数学的周课时数较以前大幅减少,教学内容却没有大的变化,高考内容也没有大的变化.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现有的课时里,提高学生的成绩,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是全体师生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9.
国民党建军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空难事件,两架直升机相继坠落,13名将校非死即伤,给病中的蒋介石以致命打击。  相似文献   
40.
仪式活动是集体记忆、象征空间与地方认同建构源头,因其研究有助于揭示城市各空间尺度内的公共生活竞争的内在机制,因此已成为西方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命题;但此类以仪式活动为视角,揭示集体记忆、象征空间建构过程及其机制的研究,在国内极少。鉴于其研究重要意义,文章以南京大学校庆典礼为例,运用文献研究、田野考察、访谈等多种定性与定量方法,探讨了自上而下的仪式活动,即校庆建构集体记忆、象征空间、地方认同的过程及其机制,为校园特别是新校园或扩建校园的纪念物建设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