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81.
岁月悠悠,古都金陵留下几多让人凭吊唏嘘的历史痕迹。在城南的南捕厅,就有那么一片被历史湮没的旧宅群落,这里是晚清文人甘熙的故居。为抢救这座俗称“九十九间半”的巨宅,再现江南清代的民居风貌,2001年开始,南京市在此展开了全面抢救,使得“南捕厅”小街一时名声大振。近日,甘熙故居一期工程的竣工,让市民走进了翘首期盼的甘家大院。看过深深的庭院,走过曲折的回廊,人们也许更希望了解大宅门背后的旧闻轶事。  相似文献   
82.
“耕织图”是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题材。清代康雍乾三朝均绘制过“耕织图”。乾隆帝在将内府织染局由皇城内迁至昆明湖畔的同时,还为清漪园构筑了耕织图景观。本文在分析耕织图景观与织染局迁建关系的基础上,讨论了三朝绘制“耕织图”的各自原因及其宫廷文化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83.
本文通过清宫档案,分析了梵宗佛堂的供奉特点,认为梵宗所供之文殊菩萨及其教令轮身大威德。从“了义”和“不了义”两个方面揭示了乾隆即文殊菩萨在世间的转轮君王,其目的是借助宗教力量安定边疆,巩固统治。  相似文献   
84.
夜梦亦嵌楼     
1996年,我在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潮人移台史》一书中记述: “顺治十八年(1661年)四月二十九日,郑成功留儿子郑经守卫金门、厦门,亲自率大军二万五千人、船只近四百艘,浩浩荡荡地向台湾进军。经过9个多月、数十次浴血奋战,郑成功于康熙元年(1662年)二月一日,接受了荷兰殖民的投降书。当年荷兰殖民向郑成功所上降书的照片,现仍陈列在台南赤嵌下展厅。”  相似文献   
85.
粤北韶城(亦称曲江古城)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主要街道,名为风度路,该路段曾建有一座“风度”。风度和路的得名均与纪念张九龄有关。然而,为什么不叫“九龄”和“九龄路”,而以“风度”命名,说起来颇有诗意,其经历饱经沧桑。  相似文献   
86.
陆明华 《收藏家》2005,(10):10-14
暂得清代景德镇官窑单色釉瓷器展于9月30日在上海博物馆开幕,不少爱好瓷器的朋友正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确实,这样的展览值得期待,因为大家知道,单色釉瓷器主要讲究釉色,尤其是高温釉,以其鲜丽或淡雅的各种色釉赢得人们的喜爱,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许多瓷器正是这种受人青睐的作品。康雍乾三朝是景德镇瓷器的大发展时期,无论是烧造数量和质量,均达到了历史的高峰。特别是由于宫廷需要大量的瓷器,使这三朝的官窑瓷器烧造精益求精。在所有清代官窑瓷器中,单色釉瓷器可说是最有闪光点的精彩品种。  相似文献   
87.
2007年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二工作队等对龟趺山建筑基址进行了发掘。基址由台基、主体建筑和两侧登山路等组成。主体建筑面阔和进深各三间。中央有一幢石龟趺碑座。发现刻有契丹大字和汉字的石碑残片。据汉字碑文可知,碑上刻有耶律阿保机的历史功绩。该基址为辽太祖纪功碑。  相似文献   
88.
周口关帝庙,又名山陕会馆,是清代中晚期旅居周口的商人集资兴建,现存建筑140余间。留存下来的柱础结构形态丰富,装饰题材范围广泛,雕刻工艺技法全面,表现手法多样,体现出建筑艺术与装饰艺术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89.
<正>余昔偶从旧书店购得民国抄本《水云词》一部。略观其词旨,婉雅凄怨,悲壮苍凉,大有英雄末路、郁郁不得志之慨。时蒋君鹿潭尝权东台富安场大使,其水云之故址,则在余乡邦之溱潼镇寿圣寺,寺有藏经曰"水云"者,昔为"明吏部侍郎储巏读书处"。韩子野有《水云》诗云:"寿圣高枕水隈,柴墟曾此读书来。元灯谁续琉璃古,凭眺犹能招客怀。"1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  相似文献   
90.
浅论乾隆“孝亲”思想在避暑山庄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丽华 《沧桑》2014,(3):32-33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倡孝道几乎是历朝历代的国策之一。乾隆非常注重孝道,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提倡孝亲,而且自己也身体力行。避暑山庄内的众多景观中这种"孝亲"思想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