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2篇
  免费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商前期青铜斝铸造工艺分析与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斝是一种酒器,夏代晚期已有出现,盛行于商到西周早期。关于斝的铸造工艺,前人也曾做过一些相关研究。我们通过对出土斝范的考古调研、对铜斝的实物考察和对其铸造工艺的模拟实验研究.认为黄冈博物馆所藏商前期铜斝是采用典型的三分法制作的。斝腹部凸起的棱角分明的兽面纹和柱帽上的涡纹,是在范面上制作出来的;斝腹芯和鏊芯是由芯盒制作而成;铸型不糊草拌泥也可单独阴干、焙烧并用于浇铸。  相似文献   
42.
考古出土实物研究表明,商周青铜器铭文制作,通常是先雕刻正阴字铭文模,然后翻制反阳字铭文活块泥芯,镶嵌于主体泥芯合适位置组成复合泥芯,最后在浇铸青铜器时一并铸成于器物内壁上。复制具有151字铭文的西周晚期青铜颂鼎,整体采用失蜡铸造工艺,铭文制作借鉴商周青铜器陶范铸造的相关工艺,多次翻制制作一块铭文蜡片,嵌入模具型腔后翻制整体硅橡胶泥芯,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3.
贾双喜 《收藏家》2008,(7):47-52
青铜器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并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享誉海内外。它还作为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和耀功的载体而流传干世。在上个世纪初,照相技术还没有出现之前,人们要想欣赏和描述青铜器形制与纹饰,所采取的手段之一,就是以墨传拓青铜器全形,即在拓纸上传拓出立体的青铜器形制与纹饰。  相似文献   
44.
张林 《贵阳文史》2008,(6):88-90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宣王时(公元前828—782年)的一件重器,金文的经典名作。腹内铸有铭文32行499字,因作者毛公而得名,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较长的一篇。器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器形为大口,半球状深腹,兽蹄形足,口沿上树立形制高大的双耳,浑厚而凝重,整个器表装饰十分整洁,显得素朴典雅,洋溢着一股清新庄重的气息,反映了西周晚期文化思想的变革。  相似文献   
45.
中国古代青铜器因收藏环境改变引起青铜器不能稳定存在的;或因地下墓葬塌陷、地层变化使青铜器被挤压变形、撞击使青铜器残破或缺损的;青铜器存在有害锈等可发展病害,影响完好存在的;青铜器表面被附着物覆盖,需要研究覆盖物下的文字、花纹等科技信息的;都需要进行修复,青铜器修  相似文献   
46.
张懋镕 《文博》2008,(5):19-24
本文从分析一件定名有争议的青铜器--伯湄父簋入手,认为青铜器的定名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件器物,必须了解这一类器物发展、演变的全过程,以及它与其它器物(同出的陶器和其它铜器)的关联与区别,才能把握住它的性质,给它以正确定名.利用这些定名原则与方法,本文总结出包括伯湄父簋在内的豆形簋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与豆的区别,认为伯湄父器是簋而不是豆,并据此分析了其它几件定名上有争议的青铜器.  相似文献   
47.
文物修复是对文物的再发掘、再认识,应体现文物的历史性、艺术性。保护修复的材料不应对文物带来损害,并尽可能延长文物寿命;文物修复应具备可逆性及材料的兼容性。文物保护修复是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门类。  相似文献   
48.
一2004年春夏之交,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与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联合举办成吉思汗——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大展,其中的一件展品铜酿酒锅(图一)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后来有机会在内蒙古博物馆同仁的帮助下,仔细观察了这件酿酒锅。  相似文献   
49.
学术界习惯于将活跃在中国大陆长城半月型地带的古代少数民族称之为北方少数民族。甘肃地处中国三大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处,在秦汉以前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是北方古代少数民族长期生活的区域。甘肃出土的北方式青铜器数量多,分布广,现择其精要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50.
青铜器的腐蚀与保护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铜器在人类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祖先们大约在四千年以前,开始冶炼铜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和掌握的精湛冶铜铸造技艺中独具特色的工艺,漫长的青铜时代为我们留下无数精美的古代青铜作品。在数千年遗留的传世品和出土青铜器中,有些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和自身结构的缺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要使这类受腐蚀的青铜器能够长期保存下去,关键是针对已腐蚀青铜器的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抑制腐蚀的继续蔓延,尽量减少环境带给它们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