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生态人居植物景观配置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生态人居植物景观配置的相关概念、居住区植物景观配置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及植物景观在人居环境中的作用及配置原则等等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72.
叶尚锦 《风景名胜》2021,(2):0105-010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拥有舒适的居住环境,对园林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植物景观规划是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为有效地提高植物景观规划的效果,满足人们的需求,本文主要从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则入手,探讨提前做好实地调查、规范设计概念、完善设计方案等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3.
植物蛋白石分析法及其在考古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日本藤原等通过对起源于禾本科植物叶片机动细胞硅酸体的植物蛋白石有关特性的研究,将沿用至今的生态地理学方法与考古学和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开拓了植物蛋白石分析法这一对稻作起源研究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新方法。本文主要介绍植物蛋白石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内容及其在农业考古研究上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我国农学和考古工作者掌握和应用这一方法提供参改。  相似文献   
74.
张元刚 《旅游纵览》2013,(5):100-103
<正>1200万年前,一大块陆地从非洲大陆的板块上分离漂移,最终在印度洋上形成一块面积为59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第四大岛——马达加斯加岛。特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热带雨林资源,形成了马达加斯加独特的动植物种类。其中在马岛上生存的野生动物78%为世界独有的濒危野生动物。包括60多种狐猴、20多种变色龙。而狐猴是早在4000万年前就已成为马达加斯加岛上的永久居民,迄今为止,马达加斯加是狐猴在地球上的最后避难所。  相似文献   
75.
文物保存及展览环境中的细菌对于文物劣化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开展空气微生物的净化工作对于文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利用5种植物源提取物(Plant-derived extracts)作为净化剂,对博物馆展厅内采集到的空气微生物进行平板表面的气相熏蒸,进而通过活菌计数法和基于细菌16Sr RNA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评价植物源提取物在不同使用剂量下对空气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抑菌效果最好的植物源提取物为柠檬醛,最弱的为香叶油。经高剂量组柠檬醛、香茅醇和芳樟醇熏蒸,空气细菌总菌落数可分别下降98.53%,98.53%,97.95%,同时空气中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出现显著下降。此外,PCR-DGGE结果提示,柠檬醛和香茅醇复配可进一步提高抑菌效果。植物源提取物作为博物馆展厅内的空气微生物净化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6.
李国强 《南方文物》2015,(1):93-108
近年来取得的植物考古学证据表明,在距今约三万至一万年之间的旧时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北方地区对植物性食物的利用经历了由广谱采集到集约—专项采集的进程,并在距今一万年前后的东胡林遗址出现了对粟类植物的原初驯化。就器物而言,在年代介于距今24000至10000年前后的太行山南端—黄河北部弯道地区的各遗址中,都只有代表单一采集模式的石磨盘出现,而在介于约12000至9000的太行山北麓—燕山南麓和太行山东麓北段地区(即桑干河—永定河流域和拒马河—大清河流域)的多个遗址中,已出现了由石磨盘、陶器、石镰、石锄等代表粟类植物专项加工和集约采集模式的组合工具,由此构成了诱发驯化的必要条件并产生了具有早期驯化特征的品种。因此,后一地区应该是北方粟类植物的原初驯化中心。这一驯化过程的产生,是该区古人类在旧石器晚期发达的细石器文化的作用下,为适应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和环境变化、特别是距今12800至11500年期间的新仙女木期降温事件造成的动物性食物的短缺,不断开发粟类食物资源引发的必然结果。同时,气候与食物资源的变化以及人口压力也必然导致该区人群的迁移,特别是寒冷时期的南迁。但是,早于距今一万年前的南下人群并没有承载对粟类植物进行驯化的技能,在新的聚居地仍然延续着传统的狩猎—采集模式。  相似文献   
77.
河南禹州瓦店遗址出土植物遗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禹州瓦店遗址出土植物遗存分析》是一篇浮选报告。浮选法是通过考古发掘获取古代植物遗存的最为有效的手段。通过在瓦店遗址开展的浮选工作,获得了丰富的属于龙山时代的炭化植物遗存,其中包括了粟、黍、水稻、小麦和大豆五种农作物。通过量化分析发现,在出土的农作物品种中,粟和水稻的出土概率几乎相当,这说明,北方旱作农业的代表作物~粟和南方稻作农业的代表作物~水稻,在瓦店遗址的龙山时代的农业生产中是同等重要的。文章从文化因素和环境背景两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文化因素可能起到了更大的作用。瓦店浮选结果中发现了原产于西亚的小麦,说明至迟在距今4500年前后小麦已经传入中原的腹心地区。  相似文献   
78.
79.
上官  潇潇  钮坤 《世界》2010,(2):66-115
一次次流连东南亚,追逐阳光沙滩海岛、沉溺购物饕餮美食……你可曾留意那无处不在、成就了丰饶东南亚的一个个绿色身影?何不循着这些天赐的奇珍异果,探索这片土地上每一个国度特有的气质与内涵,成就一次绿色的旅行轨迹:如咖啡般深沉丰沛的印度尼西亚、如木瓜般清香悠长的越南、  相似文献   
80.
《文史博览》2006,(6):37-37
民间流传甚广的钟馗捉鬼图,来自《逸史》记载的一则故事。此图因画的是钟馗捉拿邪鬼形象,世人认为含有趋吉避凶之意,故多喜之,逢年过节经常购买,挂于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