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毛国杰 《中原文物》2008,(3):103-104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河南省原阳县文物普查组新发现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阳武毛氏新迁茔域碣记>石碣一通.该石碣的发现,为研究近500年的黄河变迁、地层变化、阳武毛氏的播迁等,都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现将发现情况与碣文介绍于后,并就有关问题与有识之士商榷.  相似文献   
62.
民国时期,由于新桂系政权的倡导与抗战爆发后外来文化的传入,致使广西社会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国家观念凸显、生活观念更新、妇女就业与参政意识空前等。这些观念的转变,体现了广西社会的进步趋势。  相似文献   
63.
通过对成都地区考古发掘墓葬的分析,反映了战国时期古蜀社会有着明显的变化.从随葬器物看,社会阶层比较复杂,而应对战争是当时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64.
李宇容 《风景名胜》2008,(6):105-105
明池的水,澄明如镜我,蹲在一只杨柳依依仿古的漆耳杯上静静绕行曲水流觞好几圈终于,一排滔滔不绝的千年大梦被我似有若无挺拔的乡音撵走了台湾著名诗人张默先生的《明池小咏》,唤起我对台湾避暑度假胜地——明池森林游乐区的心驰神往。据台湾的朋友介绍,明池森林游乐区位于宜兰县和桃园县的交界处,海拔在1000至1700米之间。以高山天然池沼"明  相似文献   
65.
《风景名胜》2008,(6):88-89
台湾拜高山林立之赐,植被由海岸攀升至高山,收纳了丰富的森林资源。狭长的台湾岛呈现出亚寒带、温带、亚热带以及热带四种植生带。生长于高海拔的冷杉,地处亚热带、整齐划一的孟宗竹林以及蔓生的榕树林,是各自植生带的代表。台湾的森林游乐事业发展迅速,迄今已开放了森林游憩点21处,由北至南分别是内洞、满月圆、东眼山、观雾、明池、栖兰、太平山、武陵、大雪山、八仙山、惠荪、合欢山、奥万大、溪头、阿里山、藤枝、双流、垦丁、池南、富源、知本森林游乐区。让我们沐浴着草木的芬芳,一起踏上寻访台湾植被的旅程。  相似文献   
66.
从林业发展史上看,森林警察的职能在古代是由山虞、林衡来执掌的。现代意义上的森林警察,可以追溯到北洋政府时期,当时称为"山林警察"。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极为重视,根据林业行政管理体制特点和保护森林资源的实际需要设置了林区森林公安机构,加强林业公安保卫工作。跨入21世纪以来,森林公安得到较大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对森林公安和林业检法队伍的关心和爱护。  相似文献   
67.
埃米琳·潘克赫斯特是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激进参政运动的代表人物,她的形象经历了从政府眼中的暴徒到如今大众心目中英雄的转变.本文通过公共记忆的建构方式及其背后推动力量的分析来考察其形象的变迁,探寻记忆和历史的关系.  相似文献   
68.
从林业发展史上看,森林警察的职能在古代是由山虞、林衡来执掌的。现代意义上的森林警察,可以追溯到北洋政府时期,当时称为“山林警察”。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极为重视,根据林业行政管理体制特点和保护森林资源的实际需要设置了林区森林公安机构,加强林业公安保卫工作。跨入21世纪以来,森林公安得到较大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对森林公安和林业检法队伍的关心和爱护。  相似文献   
69.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转型是近代中国社会观念急剧变化的历史基点,是以辛亥革命为其中介点的。它前承晚清社会变革以来社会观念推陈出新的历史成果,后启民国成立以降社会观念步入现代化轨道的历史新程。  相似文献   
70.
袁娥 《黑龙江史志》2008,(10):14-15
人们的择偶行为是受到个人的、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地域的、制度的等多种因素制约的。文章运用社会学以及文化人类学中相关的择偶理论,通过对昆明市嵩明县滇源镇三转弯韩姓村民家庭三代人择偶观念的描述与解读,分析了当代苗族农耕社会择偶观念的变迁。尽管苗族青年男女在婚前性交往较为自由,婚姻的基础和结婚的动机在于子女、情感和经济三大因素,而这些因素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情境中却有所不同,它们的重要性依据时代的变化而随之变迁。已婚老年夫妇在择偶过程中往往以女性是否具有生育功能为主要标准,子嗣传承成为婚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已婚中年夫妇在择偶过程中则更看重双方的情感因素,婚姻中个人自由的准则和爱情的主导动机得到充分体现;而已婚青年夫妇在择偶过程中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更看重经济方面的因素。由此可看出,择偶是一种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