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1篇
  32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正>樊焯的《蛮书》(1)虽记载关于云南一些历史,但未成专门的云南地方志。民国时期的《新篆云南通志》认为"云南有志,当自李京的志略始"可见李京的《云南志略》不仅是元代的云南地方志,也可为简略的云南通史。该书又名《乌撒志略》,陶宗仪所说《云南杂志》也应为《云南志略》。作者李京(2),"其诗总题曰《鸠巢漫稿》"(3),已缺失,尚有在云南时所作之诗收在后世云南志书中。据虞集、元明善及其所作《云南  相似文献   
22.
中国东南部闽粤赣交界处的群山之中,生活着一群合族聚居的人群,他们多生活在同一栋巨大的夯土建筑内,常常是几十户上百口,彼此间有着血缘关系。他们的祖先是在动荡的年代里从中原辗转南迁的汉人,为与当地人相区别,他们自称“客家人”。刘敦桢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中提到,客家住宅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大型院落式住宅,如五凤楼;另一种是平面方形或圆形的土楼,如和贵楼、承启楼等。土楼主要分布于福建境内,江西、广东部分地区亦有分布。"福建土楼"作为一个专属名词,代表了以福建为主要分布地区的客家人居住的具有极强防卫减灾性能的方形、圆形夯土建筑。  相似文献   
23.
董秀团 《民俗研究》2017,(5):97-106
情节母题不断丰富完善和核心母题趋于明确的"完型化"过程是民间传说不可忽视的变异路径之一。一些关乎地方、族群历史并作为"地方性知识"重要构成部分的民间传说,与历史"选择"的纠葛显得更为密切,社会变迁、文化转型、群体记忆是其"完型化"的重要制约因素。大理白族民间传说《火烧松明楼》因与六诏归一史实的勾连,成为民间传说叠累变异及"完型化"发展的典型范例,群体的心理变动和共有记忆是其发展变异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24.
正王闿运(1833—1916年),字壬秋,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湖南湘潭人。相传出生时,其父亲见神榜贴于门上曰:天开文运。因此以闿运为名。王氏生性狂狷,不可一世,常以帝王之学自负,尝与肃顺、曾国藩等共事,然其一生郁郁不得志,故而辞归从事著述传教,学术存后世、桃李满天下。王闿运是清末民初负有盛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著有《湘绮楼日记》《湘绮楼文集》、《湘绮楼诗集》以及《湘军志》等。王  相似文献   
25.
高艳 《黑龙江史志》2014,(10):23-24
<正>去过镜泊湖的人,来来往往中,有多少会留意、或驻足镜泊湖北门不远处的那块纪念碑。如果没有,那么现在去看看。——这是一个记载镜泊湖(莲花泡)战役的墓碑。墓碑为青色大理石,左边是当年五军一师的战友为镜泊湖战役而写的歌曲,右边是东北抗日联军歌曲序言,下面的碑文书写的是这次战役的概况。"江水映斜晖,黑山云雾飞。镜泊湖上,涛光苍茫,白昼起寒微。山麓到青溪,湖畔碧野,荒山蓬蓬,英雄去不回。"……  相似文献   
26.
<正>1984年,中国与日本爆发甲午战争,清政府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在威海湾内全军覆没,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进一步将中国推进苦难的深渊。战争结束后,日本并没有马上撤离威海,而是驻守了一个师团八千余人。直到1898年5月,清政府偿还所有赔款,驻威海日军才全部撤离。一直以来,这段历史并不被人所关注,所留下的文物和资料也很少。2013年,威海市博物馆征集到两件这个时期的文物,向人展示了日本占领威海时期一  相似文献   
27.
夏泗 《南方人物周刊》2014,(29):112-112
我父亲名叫夏兆华,小时候过春节时,家里贴的春联是:“兆光耀彩;华祝三多。”春联把父亲的名字嵌了进去,同时点出了“华”字的来历。“华祝三多”出自《庄子·天地》,寓意期盼富、寿和多男子。以“华”字的内涵来衡量。  相似文献   
28.
2009年8月12日,在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南水北调安置小区内,焦作市文物工作队发掘了一座西汉晚期砖室墓M121,出土一座四层彩绘陶仓楼。楼高四层,通高112、宽43厘米,由院落、仓体、楼体等组成,各部件可以拆卸组合。四层陶仓楼是焦作市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座通体彩绘的陶仓楼,也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在陶仓楼的楼体及院落的墙体上彩绘有人物、鸟禽,青龙、白虎、朱雀等四神(少玄武)及虎食女魃的神话故事;彩绘运用了直绘法、勾勒法、涂抹法三种绘画技法;用色有朱红、白、紫、黑、黄(橘黄、土黄)、豆青六种颜色,其中以朱红色、白色、紫色、黄色为主色调,色彩艳丽,对比较强。绘画内容繁多,用笔流畅优美,画面生动,且呈现出运动感,充分展现了汉代高超的绘画技艺,是研究西汉时期储粮技术、建筑技术、装饰艺术及绘画艺术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29.
作为清乾隆时期宫中修建的具代表性的藏传佛教建筑,雨华阁对清代宫廷佛教图像学研究及相关神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佛堂内挂供的唐卡与佛堂本身宗教象征之间的关系一直未得到系统研究,本文意图通过对每层每组唐卡的排比分析揭示出图像的宗教意义和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阐明雨华阁唐卡陈设的指导思想,并说明其陈设与章嘉国师《诸佛菩萨圣像赞》一书的编辑思想有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0.
本文旨在探讨美国华语文学的历史变迁、社会意义及其文化特性。美国的华语文学初始于19世纪中叶华人首次大批移民来美之际。时至今日,美国华人社会已成为亚洲之外最大的华语文学中心。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及跨国文化交流之影响,更使得美国华语文学风行于世界各地华人社会。那么,美国华语文学有何特性?其作品对华人生活有何影响?与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相比,华语文学有何异同?其作品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之间有何关联?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