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0 毫秒
11.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揭开了序幕,当时梅兰芳住在上海。3个月后,淞沪失守,黑暗弥漫了大地,上海租界也是一片狼藉!一天,有人来向梅兰芳提出要求,说是希望他能在电台上播一次音。梅以不久要到香港和内地演出,不能在上海电台播音为理由拒绝  相似文献   
12.
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一生共演了400多出京剧,不仅为繁荣发展祖国的京剧事业创造了惊人的奇迹,令戏曲界赞叹不已,而且将“国粹”闯出国门,冲出亚洲,征服欧美,驰名全球,开创了中国京剧外交历史的新篇章,荣获了海外文学博士的桂冠,被称为全球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之一的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13.
杨哲 《炎黄春秋》2005,(8):78-80
艺术大师梅兰芳、周信芳在我国家喻户晓,自不必多说。姜椿芳是我国著名翻译家、编辑出版家和中国现代百科全书事业的奠基人,他是1932年入党的老党员,大半生隐姓埋名与狼共舞做地下工作。一1940年,姜椿芳继续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担当地下党文委书记。这时他的上线联系人是唐守愚。  相似文献   
14.
提起南京城南的甘家大院.老南京人莫不知晓。甘氏乃金陵望族,先祖甘熙为清代著名学者、方志家。从甘贡三(1889-1969)先生起,世代承袭擅专京、昆、民乐的传统。甘贡三痴迷京昆.不仅不遗余力地宣传戏曲之美,还将子侄一辈悉数带入爱好京昆的队伍。在众多子女中,长婿汪剑耘因曾入梅兰芳先生门下,得到梅先生的亲授,在戏曲界获得了“南京梅兰芳”的美誉。  相似文献   
15.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北京人,上个世纪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在4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他曾演旦角、刀马旦,尤以青衣为主。长期舞台实践中,他对京剧的音乐、舞蹈、唱腔、念白等进行创新发展,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故称“梅派”。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京剧院院长等职。台上他  相似文献   
16.
<正>1948年,中国四大名导演之一费穆为"伶界大王"梅兰芳主演的《生死恨》拍摄彩色电影,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片,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电影市场彩色电影的垄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刘喜奎(1894-1964),女,京剧、河北梆子的著名演员。刘喜奎当时曾与鲜灵芝和金玉兰并称为"女伶三杰"。民国初年,在京津两地,她  相似文献   
18.
贾晓明 《纵横》2009,(12):17-19
个人举办赈灾筹资义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戏剧界的艺术大师如梅兰芳、常香玉等就多次举办这样的活动。现在,这种赈灾筹资义演更成为我国为灾区民众奉献爱心的一种普遍的表达方式,也早已为演艺界以及社会各界所熟悉。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很多年里,每逢天灾发生,演艺界奔赴灾区的慰问演出占据了主要位置,  相似文献   
19.
戏台对联     
住在北京,老友过往来访,把盏叙旧之余,偶尔也会去看一场京剧。 现在看京剧,一般都去建国门的长安大戏院,或者车公庄的梅兰芳大戏院,这两个场子,差不多每天都有戏。长安大戏院有十来年的历史,梅兰芳大戏院与中国京剧院在一条街上,大概也有五六年罢。在北京,它们都算是新场子。老一点的场子,像人民剧场,政协礼堂,这些年好像不大有演出了。  相似文献   
20.
周礼 《文史月刊》2013,(7):10-10
有一次,在一个饭局上,张大千被安排在梅兰芳的旁边,尽管两人都是艺术界鼎鼎有名的大师,彼此也都神往已久,但由于是第一次见面,再加上一个是搞绘画艺术的,一个是搞表演艺术的,都显得有些拘束。为了打破沉闷的气氛,张大千微笑着对梅兰芳说:"梅先生,我们俩被安排在一起,实在是一个错误啊!"梅兰芳听后,有点丈二和尚摸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