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李诚 《江淮文史》2008,(6):77-80
民国初年,设清史馆,赵尔巽为馆长,所聘总纂、纂修、协修100多人,桐城派文人,如马其昶(通伯)、姚永朴(仲实)、姚永概(叔节)、吴间生(北江),均入馆修史。  相似文献   
32.
袁鹤群 《江淮文史》2012,(3):165-166
马其昶(1855—1930年),字通伯,晚号抱润翁,桐城人,为桐城派末期学力深厚、文精名重的大家。1913年,章太炎、马叙伦两位先生因参加讨袁活动而被捕。马其昶与章、马二位关系亲密,他决定去总统府,直接找袁世凯。朋友们再次劝他不要去,若去,不啻于自投  相似文献   
33.
吴汝纶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吴汝纶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薄弱环节.在相关研究中,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吴汝纶的总体评价问题;二是关于吴汝纶对桐城派古文文风的影响及在桐城派中的地位问题;三是关于吴汝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贡献与地位问题;四是关于吴汝纶的政治倾向问题;五是吴汝纶对西学传播的贡献问题.  相似文献   
34.
嘉道时期,桐城派盛极一时。既缘于《古文辞类纂》等不断完备的传衍内容为其提供了基础条件,也缘于书院讲学、家学传授、私人讲学、文人雅集、书信往还、文人游幕等多样化传衍方式为其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不仅是此期桐城派壮大自我的必然选择,也是其在风云变幻时局下寻求发展的策略抉择,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35.
桐城派与清代化、政治的关系问题是目前学术界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从总体上来看,又以持否定意见的居多,如认为桐城派“基本上是和统治阶级一个鼻孔出气的”是“从属清朝政治,维护清朝政治的”,或认为他们是清王朝的“御用人”,他们的论是“以清廷的统治思想为依据,以清廷的化政策为准绳”的等等。我们认为,对于桐城派这样一个历时二百余年,前后共有作家六百余人,影响波及大半个中国的学流派,(刘声木《桐城派学渊源撰述考》)不能简单地予以肯定或否定,而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面,我们拟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并就教于各位专家。  相似文献   
36.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3,(1):F0002-F0002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桐城派三祖”之一,清代极具代表性的文坛领袖。《姚鼐师友门人往还信札汇编》辑录姚鼐与师友门人往还信札516通,其中姚鼐信札476通(与朱孝纯一书有目无文),他人与姚鼐信札40通(朱孝纯与姚鼐一书有目无文),附录诗文214题255首(篇)。旨在通过书信往还等材料,反映姚鼐与师友门人的文学批评和学术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