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8篇
  免费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戚永晔 《风景名胜》2009,(11):68-72
从临海市向东南车行60公里,便到了桃渚古镇。一条名为桃溪的曲水从镇子旁蜿蜒伸展而去,因为小镇远离尘嚣、宁静安详,有桃花样的女儿临溪浣纱,因此六百年前便已有了"桃渚"这个雅致的名字。  相似文献   
912.
关于三星堆化与金沙化的关系问题,我在电视里先后听到俞伟超和林向两位教授所提出的观点。其大意是:两应属于同一化,即蜀化,但有先后之别,是后紧承于前且有所变化。我同意这一观点。本仅就这次蜀化大转移的政治意义,谈点初步的看法,以求教于同行的方家学。  相似文献   
913.
左夫先生仙游已第十个年头。世上几多人事,往往须回过头看,十年、廿年或更长,浮尘散去,方显本色和意义。恰似左夫先生对当代浙江乃至中国印坛的贡献,今天回顾更觉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914.
本文通过对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的九龙山集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于一山的多元宗教文化地区的田野调查,认为文化相论研究方法对九龙山"一山三教"具有它独特的积极作用,表现在它的客观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规律性。九龙山三大宗教在相互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宽容;在交流中求共识,三大宗教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15.
秦让平 《文物天地》2020,(5):102-105
2011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六安市城东经济开发区发掘了两座战国晚期楚墓,编号分别为2011LDJLM566、2011LDJLM585。这两座战国墓出土各类文物共计200余件,包括铜镜5件,其中1件素面且残破,另外4件则保存完整、纹饰精美,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两座墓葬的发掘简报中对几件铜镜做了简要的介绍[1],本文将对其中保存完整的4件进行详细描述。M566:4,六山纹镜(图一至图三)。双弦纹桥形纽,圆纽座,宽平素缘,镜面近平。主纹区等距布列6个"山"字,顺时针方向倾斜,"山"字中间一竖较长,直通主纹区外边缘.  相似文献   
916.
付琳 《南方文物》2023,(2):176-183+141
武夷山东麓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面貌复杂,可区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崧泽文化中期至良渚文化中期,区内东北部富屯溪、建溪流域分布有牛鼻山文化,西南部沙溪流域分布有南山类型洞穴新石器文化。牛鼻山文化的来源,与崧泽时期薛家岗文化藉由赣鄱地区向本地传播有关。至良渚文化晚期至钱山漾类型阶段,在南山类型印纹陶器于本区大范围流行的背景下,有一组自钱塘江上游而来的良渚文化因素植入武夷山和仙霞岭山区,龙头山类型、好川文化等形成并快速发展。在龙头山遗址首次发现了福建真正意义上的史前贵族墓葬。至广富林类型阶段,本地发育出马岭类型遗存,继续与长江中下游文化保持联系,输出几何形印纹陶器之影响。武夷山东麓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变迁过程,呈现出分批次受到来自西北和东北方向长江中、下游“鼎文化圈”的重要影响,促使东南山地至沿海地区“釜文化圈”出现阶段性的文化变异。但在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和资源条件下,秦汉帝国之前本地土著文化基因的延续非常顽强,突出表现为外来文化因素的“在地化”过程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17.
春天里     
时间已趋于暮春,万紫千红落尽。繁华一时的春天将带着她的倩影离开。回想桃花开时如云似霞,樱花开时随风轻舞,梨花开时如霜似雪。可如今呢,只见一片青葱的绿,绿意之中竟无一朵繁花。人间四月,芳菲已尽,暮春也是春天,哪里又有什么春天的味道。落红无情,散满一地,随风飘  相似文献   
918.
我行我摄     
《旅游》2011,(5)
春满大地,山花烂漫的村庄随处可见采集美景的旅行者在当期的来稿中,我们也看到了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金灿灿的油菜花……,真是姹紫嫣红春满图。视乎大部分的酷驴都被花儿迷惑住了眼睛,于是将镜头直愣愣地瞄准了花儿,最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那些呆呆的春花照片行走春色大地,难免不被春花迷惑,拍些花花草草也算是一种闲情雅致,假若都是草本似的记录,未免显得乏味。于是,我们只好舍弃选择花卉摄影,重新回到场景中来。本期入选的作品依然离不开春意,但表现力要大于单独的花卉摄影,还是重复那句老话,在行行摄摄之中,多加关注人与自然地关系。  相似文献   
919.
张天宇  张吉  黄凤春  陈建立 《江汉考古》2020,(2):110-115,123
叶家山M111出土的铁援铜戈,据形制及纹饰特征可判断为殷墟二期的器物,是继藁城台西、平谷刘家河之后,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第三件商代铁质器物,也是目前中国南方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铁质器物。该戈的铁援部分为陨铁材质,使用了当时相当珍贵的金属材料;铁刃锻制后嵌于范内,再以青铜铸出援部。商代铁援铜戈出于叶家山西周曾侯墓中,很可能与周初的"分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