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风景名胜》2010,(10):36-37
明朝永乐年间。在元朝的基础上,运河又得到了一番改进。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派平江伯陈碹疏浚江淮运河。又命工部尚书宋礼修治会通河(包括济州河在内),京杭大运河始畅通。清代继承明代遗制。继续疏浚和整治。  相似文献   
32.
肖向云 《风景名胜》2010,(10):62-65
曾经,运河两岸,工厂林立,机器轰鸣。如今,这一切都静寂了下来,工厂纷纷迁移到了城外,而那些曾经辉煌过的老厂房,并没有因此而消失,而是作为历史的见证和延续,有了最完美的新生。  相似文献   
33.
许方慧 《风景名胜》2021,(4):0264-0265,0267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基础。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对政治稳定、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文化繁荣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湿地公园是具有湿地生态功能的城市公园,是一个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自然系统。扬州运河三湾风景区是扬州市区的首个湿地公园,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扬州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4.
李九秀 《旅游纵览》2023,(10):123-126
近年来,随着休闲旅游的兴起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夜经济逐渐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方向.本文基于对携程旅行网用户评价的调查研究,归纳文旅融合背景下江苏省无锡市清名桥古运河发展夜经济的优势和短板,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清名桥古运河夜经济发展的建议,希望能够推动清名桥古运河文旅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5.
通过收集整理大量的中外文献资料信息,较为深入地调查考证桂柳会战期间的日军序列,弥补此项研究的缺憾,并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6.
卫运河为近代以来华北地区的重要运输通道,其船民由漕运船户演变而来。在船民中长期存在着自利、迷信等旧观念。新中国成立后,华北内河航运管理局通过稳定物价、调整劳资关系等方式加强了对卫运河运输的管理,同时也开展了对船民的改造工作。这给船民的旧观念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对此,华北内河航运管理局在满足船民利益需求的同时,通过经济扶持、教育引导、安全管理、改变迷信观念等诸多方法,增强了船民对国家的认同,船民由只问私利的个体劳动者转变成具有集体主义观念的新中国劳动者。  相似文献   
37.
按照世界遗产申报相关标准和申遗工作要求,大运河申遗应建立科学完善的遗产监测管理平台和档案资料中心。鉴于大运河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线性活态遗产之一,开展动态监测预警工作意义重大,同时也难度空前,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提升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扬州作为大运河联合申遗的牵头城市,事先启动了遗产监测预警工作。对本段的大运河遗产监测管理协同工作机制、监测管理技术手段、监测预警操作流程等实际操作工作进行了诸多方面的创新探索,其规范做法被推广至运河沿线城市。  相似文献   
38.
<正>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中国的戏曲班子为了生活也为了艺术,带着行李、行头,在一个沿河城镇演出结束后,又乘船赶到另一个城镇演出。就这样一个码头一个码头地演过去,其行话叫"跑码头"。所以,中国戏曲传播向来有"水路传播"之说。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的经济大动脉,沿线城镇最为众多、最为繁华,正是戏班子"跑码头"的最佳场所。它促进了古代戏曲的南北交融,提供了戏曲繁荣的物质基础,奠定了大运河沿岸"百花齐放"的戏曲面貌。在大运河文化血脉的滋养下,更产生了中国的国剧——京剧。而江  相似文献   
39.
灵渠     
《世界遗产》2014,(1):50-54
灵渠是人类历史中第一条山区越岭运河,是世界范围内同日如代运河工程中的杰出范例。体现出中国秦代航运水利技术的扃超成就。整体工程充分利用已有自然水系和地貌环境,所有水工设施因地制宜、综合运作,体现了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独特风格和高超水平。2000余年来,灵渠久运不衰,成为了近代以前岭南与中原地区最主要的交通线路。  相似文献   
40.
商周之际,地处关中周原(今陕西宝鸡岐山扶风一带)的周人一支,由太伯、仲雍率领,长途跋涉到达吴地,史称“太伯奔吴”。从唐人之说,吴在今无锡梅村一带。传说太伯在梅里开凿沟渠,后人称为太(泰)伯渎(伯渎河、伯渎港)。太伯渎为梅里一带沟通水道,全长约87里。后人考证,其线路是以梅村为中心,西北经太伯桥通往无锡,东南经鸿山通往苏州,民国著名水利专家武同举认为,这是中国最古的运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