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郭德洁,原名郭月仙,又名郭德杰(1906—1966),原籍广西桂平县桂平镇。郭德洁小时候就读于桂平县城厢高等小学,1925年经郭凤岗介绍,与驻师桂平的浔梧郁善后督办李宗仁结婚。  相似文献   
82.
宁新 《旅游》2000,(7):39
日前,桂林旅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吉日礼仪庆典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北京中央电视塔广场前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股票上市庆祝活动。  相似文献   
83.
84.
清初硕学朱彝尊(1629-1709)《曝书亭集》卷44《桂林风土记跋》说该书“虽非足本,中载张固、卢顺之、张丛、元晦、路单、韦瓘、欧阳膑、李渤诸人诗。采唐音者均未著于录,洽闻之君子亟当发其幽光也”。清代敕修《四库全书总目》卷70《史部&;#183;地理类三》录《桂林风土记》,继朱说曰:“今观诸诗外,尚有杨尚书、陆宏休二首,亦唐代轶篇,为他书之所未载。  相似文献   
85.
李玉祥 《旅游》2013,(1):18-21
大圩古镇地处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大圩镇漓江北岸,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形态多样;喀斯特地貌造就这里群山连绵,河流密布。古镇始建于公元前200年,自秦始皇开凿灵渠,连通漓江、湘江后,随着漓江水运兴旺而逐渐发展繁荣起来。大圩古镇曾名长安市、芦田市,通称大圩。汉代已形成小居民点,北宋时已是商业繁华集镇,明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其商业初兴于宋,曾设  相似文献   
86.
桂林石刻起始于东晋,勃兴于唐,鼎盛于宋,繁荣于明清。现存南朝至清代石刻两千余件。历代从中原南迁的官员、学士,是河洛文化在桂林传播与交流的主体,亦是桂林石刻作品的主创人群。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岩溶石质优良,为桂林石刻提供了最优越的物质条件;桂林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为桂林石刻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广阔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87.
2008年,笔者在退休10年后主动请缨,为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合编的《广西文献名录》审稿统编(该书已在2009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审阅众多的广西著作时,笔者发现清代著作最多的不是陈宏谋、郑献甫、龙启瑞、蒋励常等名家,而是广西临桂人氏况澄,其著作在桂图、区图所藏竟达60种之众,为广西历代文献著述最多的一位著作家,成绩斐然。于是引起笔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88.
冯培澜,又名陈闲,广西博白县博白镇柯木村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作家。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职业革命者,他致力于推翻"三座大山"的斗争。一生追求进步。解放后,曾任广西省文联筹委会秘书长、广西中苏友协副秘书长等职,1955年因受"胡风案"的牵连,被错误处分。1981年获平反恢复待遇,  相似文献   
89.
雨桂林     
唐宏 《丝绸之路》2011,(13):58-60
桂林像一滴清澈的水,悄悄地伏于我的心底,浸润得让我心痛…… 航班在夜暮中把我带到了桂林。漫漫的念想在突然间变为了现实,让我有些猝不及防,虽然我曾一次次告诉自己,这是去桂林,去梦中的地方,但迷幻如梦的感觉还是缠裹着我。下了飞机,思绪还是迷乱着,直至清凉的雨滴敲打着我的脑门,我才恍然了,才清楚地告诉自己,我到了桂林。  相似文献   
90.
张季 《史学月刊》2022,(1):59-66
省治所适当与否,不仅关系到一省发展,更与地缘政治发展息息相关。肇端于清季的广西迁省之争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民国元年曾在广西激发了政争,但并未最终解决。张鸣岐主掌广西民政之后,提出省会迁回桂林。此议得到了桂林绅商的大力支持,却遭到了南宁方面极端抵制。都督陆荣廷从最初表面支持,继而暗中指使军官反对,最后直接发电反对迁省。由于地方实力派强力反对,正在筹备帝制的袁世凯遂收回成命。1914—1915年广西迁省风波不止是民元政争的延续,亦非简单的党派之争,而是反映出民国初年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和边疆治理理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