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世说新语.雅量》“褚公於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条云:“公东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文中的“送故吏”旧有二解,一是“故吏”送褚公,一是褚公送“故吏”。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送故”条引此,将“送故吏”解为“送故”之吏;高敏《魏晋南朝“送故”制度考略》也据之证明晋时县令离任,有故吏相送之制。朱铸禹在《世说新语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中则认为是褚公送“故吏”,  相似文献   
92.
杨鸿勋 《文物》2012,(12):63-72
今年是宇文恺逝世一千四百周年,对他当年考证并完成的明堂方案还没有令人信服的原状推测研究,现在我把个人的推测分析与评价发表在这里作为对他的纪念,并请教专家的指正。一御用建筑大师宇文恺宇文恺是鲜卑族人,西魏恭帝二年(555年)生,隋大业八年(612年)卒,享年58岁。2012年正是他逝世的一千四百周年。宇文恺原籍昌黎大棘,迁居夏州(今陕西靖边)。其父宇文贵为北魏大臣,后为北周的功  相似文献   
93.
张霖 《丝绸之路》2012,(24):37-38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记述北魏洛阳佛教寺院布局及其形制的作品,同时也记载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事实。该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魏时期的社会风貌。本文从北魏时期的经济状况、里坊形制、饮食等方面窥视当时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94.
代晓菲 《神州》2012,(23):133-133
汉字的注音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它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以汉字记音为主的古代注音方法,以注音字母为主的近代注音方法,以《汉语拼音方案》为主的现代注音方法。本文将对这三个阶段的汉字注音方法进行具体阐述,以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汉字注音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95.
兰平 《神州》2012,(2):47-47
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把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6.
出土文献对校读传世古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阅读《银雀山汉墓竹简》,发现了可以校读传世古书《文子》的例子,如:  相似文献   
97.
今存记录宋代典章制度之正史和政书等典籍,对宋朝接待外国使客制度之记载多有不详,但日僧成寻之《参天台五台山记》却详细记录了他以使臣身份受到宋朝政府之正规接待,享受引伴、护送、朝觐,及官方提供之交通工具与食宿等待遇情况。通过梳理《参天台五台山记》中宋朝政府对成寻一行之接待情况,并与其他文献之相关记载互作印证,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了解到宋朝对外国使客接待制度之内容。宋朝对外国使客的接待制度,不仅体现出宋朝政治制度中分工细致、多机构相互合作与牵制,并严格按照行政规则办事之特点,而且亦反映出宋朝发展对日本等国交往关系之积极态度及其整个外交政策之复杂性。  相似文献   
98.
以社会性别来揭示魏晋风度对于男女的不同,可以更好地认识魏晋女性的地位.本文通过<世说新语·贤媛>和<妒记>的分析,得出魏晋女性的风度更多地体现在魏晋女性的才智和性情上.  相似文献   
99.
伦福儒问:让我们从过去谈起,先谈谈你早年的生活吧。宾福德答:我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Norfolk)上的高中,大部分学校时光都是在海边度过的。我对学校不是很有兴趣,倒是更愿意逮麝鼠,在海边泥滩上闲逛。  相似文献   
100.
张彧 《文献》2022,(3):94-114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稿本《宋蜀大字本史记校勘记》,书目多著录为王舟瑶手稿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古籍稿抄珍本》解题亦沿用此说。该稿本是由手民过录的清稿本而非手稿本,其第一作者是管世骏,王舟瑶只是对该稿本做了批注,其批注得到管氏采纳,可以算作该稿本的第二作者。管氏校勘所据底本并非完整的“宋蜀大字本”,而是以嘉业堂、宝礼堂旧藏两部南宋绍兴间淮南西路转运司刻宋元明递修本《史记集解》拼合而成,真正的蜀大字本只有十八卷,是嘉业堂藏本的补配本,两者均属九行本《史记》版本系统。其校勘体例独具特色,充分揭示了九行本《史记》在文字上的价值,对《史记》文字亦多有考证,取得了较高的校勘成就,对于进一步整理、研究《史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