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孙俊红 《丝绸之路》2009,(12):14-15
晚唐大书法家柳公权一生致力于书艺,淡泊处世,言行举止透露着深刻的悟禅之道。本文对其书法思想中的禅学趣味进行了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52.
李艳霞 《收藏家》2005,(5):15-18
董其昌(1555-1637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是中国书画史上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画家和书画理论家,其书风影响了明末清初近两个世纪的主流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邢侗有“南邢北董”之称,与邢侗、张瑞图、米万钟合称“晚明四大家”,一生中创作的书画作品不可胜数,但不免有赝品或代笔之作流传于世,“鱼目混珠”的现象大量存在,然而也不乏有精品之作。  相似文献   
53.
宋徽宗墨笔花鸟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画家艺术风格的形成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本人的气质。作者认为,宋徽宗墨笔花鸟画的渊源,一为五代兴起的以徐熙为代表的江南花鸟画派,一为宋代中叶兴起的文人士大夫画风。因此,宋徽宗以特有的文人情怀致力于其他文人画家所追求的江湖之思、林泉之趣,但又因其特定的帝王身份,其墨笔花鸟作品仍带有雍容的气貌而缺少荒远之境。值得注意的是,徽宗将文人情趣引入宫廷绘画,改变了宫廷绘画历来的富丽倾向,其墨花开元代之先河。  相似文献   
54.
张子昕传     
正吾乃一介草民,生性活泼开朗,不爱安静。好打球,以求远渡美国学习,成就一番大业,为中华民族添上浓厚一笔。吾家上下人丁六口,衣食无忧,家中一派和气。吾极爱篮球,逢吾午后休憩之时,屡梦吾身着16号球衣,驰骋于球场。梦醒之时,不由大喜,曰:"此梦甚得吾心,今必不累不归!"吾遂拿起球,跑出家门。直至天色已晚,方才兴尽而归。而每逢吾晚归之时,家父必严厉呵斥,吾乃极孝之人,对家父之言不得不听,此后则必提早  相似文献   
55.
正《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于2011年为纪念建党90周年推出,2013年12月因筹办《巨人毛泽东—毛泽东书法与当代名家雕塑绘画展》而暂停开放。2014年4月29日,经调整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恢复向公众开放。目前展出作品包括47幅油画、12幅国画和15件雕塑,主要作品有罗工柳的《地道战》、胡一川的《开镣》、李宗津的《强夺泸定桥》、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周令钊的《五四运动》、艾中  相似文献   
56.
故宫博物院藏《书兰亭诗并后序》行书卷,被明清诸多鉴藏名家视作柳公权的代表书迹,但却被当代古书画学者判定为伪作。本文试图从这一明清鉴藏家群体性错判个案入手,分析明清私人鉴藏家的书史观念是如何建构的?他们在当时的鉴藏条件和文化语境下对柳公权书法面貌的认识是否渗入了臆想与重构?探讨众多著名鉴藏家出现群体性错判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7.
“折柳”作为我国特有的送别习俗起源很早,因为“柳”在我国是“祝福”的象征,也是可以“驱鬼避邪”的“鬼怖木”;柳在中国古人心目中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它既可以保护逝去的亲人的灵魂远行,同样保护活着的亲人路途平安。折柳送别的习俗植根于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与我国古代人民的文化心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8.
安徽淮北市境内的柳孜运河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有一个较大的"石砌建筑"遗物。有关专家认为:它可能是宋代的码头。但是根据相关中外文献考证,它是北宋时期所建造的"无柱飞桥"(俗称虹桥)的桥墩遗迹。  相似文献   
59.
陈鸿祥 《百年潮》2002,(1):73-76
新世纪第一春,我自费探亲,小住美国.在完全脱出杂务困扰的清闲中,每周都要去寓所附近之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借书(以下简称"俄图").据闻,此系美国历史悠久大学城之一,故其图书馆亦已建有数十年,且与国内大学(如南京大学)图书馆颇有学术交往.楮墨饱鉴之余,我去借书中有两点印象很深.一是中文藏书之丰.走入绿树映掩而颇显陈旧的藏书楼,登电梯而上,竞有二个楼层尽置中、日、韩图书,且十之七八系中文书,其中尤以文史类为多,除了港澳台地区出版及美国、日本刊行的中文书之外,80年代初以来,我国大陆出版的中共党史及其他文史书刊,亦收藏颇多;二是借阅之便.这里是"认证不认人",凡持该馆借书证者,即可直人藏书楼任意挑选,且只限借阅时间(两周为期,逾可续借)而不拘数量,亦无须填写借据,由楼下借阅处电脑办理,其简便殊出意外,我因而得展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之怀,大捆取借,数书并读.盖他山为错.兹仅就若干种内地不易借之史传,并其写法及内容见解或有所启迪者,略记一二.  相似文献   
60.
子孙大了,女婿当家了,伦珠措姆的闲暇时间较以前大幅增加。由于患有比较严重的白内障,她不怎么看电视。更喜爱去别人家串门,村里的多数妇女闲暇时就编织“柳”、“珠楚”和头巾等一些织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