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1.
眉县出土四十二年、四十三年两件吴逨鼎对解决西周年代问题有重要作用,但其年历记载与公认的周宣王年历不合,本文结合文献记载及其他铜器铭文,对此进行了解说,认为周宣王可能利用了两个纪元。  相似文献   
112.
历史化名城镇江,有宝塔5座,即木、铁、石、砖及琉璃塔。其中铁塔和石塔为省级物保护单位。五塔的建筑,因用料造型各不相同,在江南独一无二,全国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113.
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公斤(曾经的测量数据为875公斤),它的体量与气势,在目前考古发现的完形青铜器中,无有出其右者。不过当我们说它是目前世界上考古发现最大的青铜器的时候,首先必须把“最大”和“最重”明确区别开来,然后还可以再追问一些更有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4.
2006年春,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江西省文化厅、江西省博物馆共同举办《商代江南一江南新干大洋洲出土文物精品展》。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曾被评为“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此次展出为中国重大考古发现系列展览之一。为此,特修复了新干大洋洲出土的一件青铜鼎,将修复工艺资料总结研究,以示读者。  相似文献   
115.
中鼎国际     
《收藏家》2005,(11):79-79
中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作为京城综合性拍卖企业之一,本着严谨求精,服务至诚的原则,隆重推出中国艺术品首届拍卖会,拍卖会于12月8日至10日。届时将向广大收藏爱好者奉上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当代书画以及中国油画4个专场,拍品总计为800余件。  相似文献   
116.
王乐文 《南方文物》2023,(2):217-224
很多人认为偶数用鼎制度是楚的特色,但从周礼文献的相关记载看,周代在祭祀时是普遍使用偶数鼎来盛放祭品的;从商周时期各地的考古发现看,墓葬随葬“偶鼎”的现象起源至少可上溯到早商时期,经过西周中期以来的礼制变革,形成东周常见的以相同形制配对的偶鼎制,其流行范围也不限于楚地;偶数鼎在楚墓中随葬的整体比例并不是很高,而且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因此,所谓楚墓“偶鼎特色”并不如学者所强调的那样彰显,其背后也并不具有部分学者所构想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7.
今本《诗经·召南·行露》中的“行露”二字,敦煌写本斯789、伯2529均作“行路”。“行”指道路,“路”指路车,“行路”指道上的路车,并非郑玄《毛诗传笺》所云“道中始有露”之意。由《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乘大路”何休注:“礼:天子大路,诸侯路车”,可知诸侯方可乘坐路车。据《毛诗序》“召伯听讼”,知此路车乃是召伯所乘。此诗称扬召伯勤勉于公事,乘坐路车前去听讼,从而使得贞信女子脱离无礼男子之诉讼。敦煌写本所载录的“行路”,为重新解读《召南·行露》的主旨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8.
自柞伯簋铭文公布以来,"两派"学者对柞伯世代、"小子"称谓问题争讼不已,其症结在于双方据以立论的前提(即都认为柞伯可以被王称作"小子",王讲话的对象中有柞伯)不可靠。重新审视这个前提,并系联静簋、令鼎等铭文后不难发现:王口中的"小子""小臣"很可能与静簋铭文中的"小子""小臣"身份相当,"小子"应是初学射艺的年轻贵族,"小臣"则是学射于学宫的王之近侍,王的讲话是专门对他们的叮嘱、激励之词,而非对所有参加射礼人员而言,更与柞伯无涉。  相似文献   
119.
王晶 《中原文物》2007,(3):51-52
新出土的卌三年逨鼎铭中王命逨"官司历人",通过与传世文献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历人"即《周礼》中的"校人".  相似文献   
120.
信阳城阳城址八号墓出土了黄牛、羊、猪、犬这4种动物的骨骼遗存,分别收集自前椁室的3件陶鼎内,1件陶豆附近,以及漆木案西侧的淤泥内,这些遗存属于楚墓中常见的鼎实用牲,共可代表黄牛2头,犬2条,猪2头,羊1只。这批动物骨骼遗存为研究楚文化大型墓葬鼎实用牲的种类、方式、制度和屠宰加工技术提供了重要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