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李娟 《文史月刊》2013,(5):38-40
不管是去中国化还是去欧洲一体化,我们都应该以一个客观的态度去分析,不要愤愤不平,也不要心灰意冷,因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什么是"中国化"和"欧洲一体化",为什么又要"去中国化"和"去欧洲一体化"  相似文献   
62.
李珊 《中国现代史》2022,(3):107-121
《字林西报》的美国记者甘露德(Rodney Gilbert)被认为是在华西人中“死硬派”的代表人物。这种印象的生成与其在国民革命时期出版的英文著作《中国之病》密切相关。甘氏宣称该书旨在“给中国挑毛病”。为此,他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人的民族特性及既往的中外关系等问题着手,批评中国人是“缺乏管束的小孩”,并认为列强不应继续纵容中国人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该书出版后遭到来自在华外侨和中国人的双重批评。在华外侨认为该书的刻薄口吻和露骨干涉中国的论调将惹怒中国人。中国读者中,基督教知识分子罗运炎以甘氏侮辱民族尊严为由要求政府将其驱逐出境,此事还在《字林西报》中引发中外读者的一番争论。学者夏晋麟则从中国人自身的视角对中国的问题展开反思。该书出版后引发的争议折射出五卅运动之后西方对华观感的复杂光谱,也反映出国民性话语与国人高涨的民族主义的正面碰撞。  相似文献   
63.
19世纪后期,"意大利建国三杰"通过传教士的工作进入中国知识界,中国的各个群体基于各自的立场和目的对"三杰"的形象做出了不同的诠释。20世纪初,梁启超对《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的译著,使"三杰"的形象在晚清中国广泛流传开来,成为传播爱国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救亡图存的议题一直贯穿着整个民国时期,"三杰"的相关事迹也不断得到宣传,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集体记忆。然而,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语境下,"三杰"的形象不可避免地被工具化,以致三人的形象和他们原来的面貌之间存在着相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64.
李奕君 《黑龙江史志》2013,(11):255-255
历史教科书是传播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当今世界主要国家,不论历史悠久还是短暂,国家意识和制度如何,都充分认识到在培养和增进本国民族认同、民族归属感的重任上,历史教科书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牛润珍 《史学史研究》2013,(2):40-47,63
由新史学发展为新民族主义史学,这是民国史学主流在抗战时期受宋学尤其是南宋浙东史学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民初史学家通过中国史学史研究发现了宋学与浙东史学的价值。"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史学家发扬宋学、浙东史学精神,注重事功,经世致用,投身学术抗战,构建新民族主义史学,取得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其代表作为陈垣撰著的《通鉴胡注表微》。新史学发展有两条线:一是以梁启超、何炳松、蒙文通为代表,由中国史学史研究发现了宋学;一是以王国维、陈垣、陈寅恪为代表,由历史考证通义理,进而转向宋学。两条线于抗战时期合一,形成了新民族主义史学。抗战胜利后,新民族主义史学融入马克思主义史学。由新史学而新民族主义史学,又由新民族主义史学而马克思主义史学,这是民国史学主流发展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66.
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主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全球化问题自80年代开始真正成为西方学术界瞩目并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发展势头迅猛。其中涉及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之间关系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基本的潮流:第一是从原现代化学派发展起来的观点,即认为全球化是一种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化和观念西方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民族主义终将成为“文明冲突”的根源;第二是以原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为  相似文献   
67.
19世纪上半期,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保守主义等三大思潮影响着德国社会的发展。自由主义在德国表现出温和、保守和依赖国家政权的特点;民族主义首先是资产阶级化的知识分子的运动,呈现浓烈的文化色彩;保守主义则以传统、秩序和稳定为原则,展开了与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要求改变现状者的对抗。三大思潮对日后德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8.
关于民族主义理论的若干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主义理论模型的建立,是研究民族主义问题的首要前提和基础。本文重新厘定了民族主义内涵、划分民族主义的标准及民族主义的判断标准,旨在以此作为思考和评判民族主义问题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69.
随着一个又一个的无辜人质在视频中被斩首,ISIS的极端暴力已经越来越让国际社会无法忍受。在美国政府的主导下,英国、澳洲和法国已经宣布将会加入打击这个极端组织的行列。还有10个阿拉伯国家表示将会参与打击该极端组织的军事行动,美国同时向中国伸出了橄榄枝。  相似文献   
70.
泛非主义即非洲民族主义,它先后促成了非洲统一组织和非洲联盟的建立,今天仍在指导实现非洲的复兴梦。本文解读泛非主义产生根源和历史演变的特征,有助对非洲民族主义和非洲现状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