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关切 《黑龙江史志》2011,(17):10-11
一、嫩黑线 嫩黑线(嫩江至黑宝山)纵贯嫩江县北部,地处嫩江上游、松嫩平原北部、小兴安岭西麓。嫩黑线自国铁富嫩线嫩江站接轨后,沿嫩江左岸二级阶地北上,地势较为平缓,跨科洛河后(37公里)进入大兴安岭低山丘陵带,越门鲁河、泥鳅河至终点多宝山煤矿,全长156公里。  相似文献   
32.
乔梁 《北方文物》2014,(1):26-31
庆华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是黑龙江区域考古学一项重要工作,发掘确认庆华遗址所代表的遗存在东北考古学分区体系中属于东部系统,理清了松花江干流上游地区考古学文化区系的划分与变化。文化因素的对比分析表明,相关因素所反映的文化联系并非如原发掘简报所认识的那样主要来自西团山文化和团结文化,因此该类遗存的年代也不会早到战国早期,应当主要还是属于汉代。庆华一类遗存的形成可能主要是吉长地区相关考古学文化进入或作用的结果,因此应当与古史中记述的夫余系统存在着较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3.
白金宝文化遗址是松嫩平原上面积最大、堆集最厚、出土最丰富1处典型青铜时代文化遣存。对研究松嫩平原以及整个东北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4.
35.
36.
松嫩平原是东北地区考古遗址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自新石器时代伊始,松嫩平原便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区域内考古学文化同样保持着稳定的承继发展。从夏至汉以前这一时期内,各个考古学文化彼此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作为考古学文化指征器物的陶器,在松嫩平原上随着时间推移几经变化,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形态和特质。这些陶器在分别代表地域文化突出特点的同时,也存在着某种联系,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37.
《黑龙江史志》2008,(8):F0003-F0003
黑龙江省双城市位于松嫩平原中部、美丽的松花江畔,黑龙江省南大门,1814年(清朝嘉庆十九年)建城设治,因境内有金代达禾、布达二座古城而得名“双城堡”。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1997年划归哈尔滨市管辖。全市幅员面积31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9万亩,辖9镇15乡246个行政村,总人口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万。  相似文献   
38.
39.
肖珑 《风景名胜》2010,(3):36-37
景观特征:大兴安岭位于黑龙江的最北面,她东连绵延千里的小兴安岭,西依呼伦贝尔大草原,南达肥沃、富庶的松嫩平原,北与俄罗斯联邦隔江相望。总面积达8.4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个奥地利或137个新加坡,是我国最北、面积最大的现代化国有林区。  相似文献   
40.
《黑龙江史志》2010,(19):F0002-F0002
<正>安达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地处全省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哈大齐经济带中心,是哈大齐工业走廊五个节点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