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题记:杜甫交游及杜诗所涉及之当代人物有数百人之多,旧时注家如黄鹤、钱谦益、朱鹤龄等搜求考校甚广,近年陶敏、陈冠明等学者亦续有考证。本文就检校所及,补充若干,条列如下。  相似文献   
22.
高福永 《神州》2011,(20):4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的作品,是他在夔州时所创作的优秀作品之一。杜甫从大历元年(766)暮春至大历三年(768)初春,寓居夔州共21个月。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杜甫已经衰老,身体不佳,处境也不好,心情非常郁闷,《秋兴八首》因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3.
从746年到755年,杜甫-在京城长安“漂”了近十年。 在盛世的唐代、繁荣的长安,已是“而立之年”的杜甫带着一家老小,始终应试不第、干谒不遇、献赋未果,生活处处充满艰辛。  相似文献   
24.
《文史天地》2011,(11):93
"诗仙"李白一生郁郁不得志,做了几天的翰林供奉,就下了岗。虽然他一生四处漂泊,但是身边绝对少不了女人。纵观《全唐诗》,李白写妓女的诗还真不少,而且描写十分赤裸大胆。《江上吟》中这样写道:"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又有《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携妓东山去,春光半道催。遥看若桃李,双入镜中开。"  相似文献   
25.
严铭 《巴蜀史志》2013,(4):40-44
在中国文学史上,杨慎与杜甫有着独特的因缘关系。这不仅体现在他对六朝诗学的审美评判,与杜甫有某些契合之处,就是在诗歌创作上其学杜时间之久,可谓矢志不渝。特别是谪戍云南和生命的后期,其对杜甫晚年的人生况味和杜甫“蜀中诗”的体悟尤深。其诗更得杜诗风韵。  相似文献   
26.
鲁迅的马虎     
徐立 《文史博览》2013,(4):27-27
读鲁迅的著作时,竞发现注解中标出了不少文章中的错误,粗一分类,就有好几方面,抄录下来总有二三十条。 将人名张冠李戴占得最多。将孔丘弟子的话说成孟子之言;又将孟子之言安在孔子头上,不过,一送一还也算扯平了。  相似文献   
27.
从今日起上推1252年,即公元761年,生活在唐朝的诗圣杜甫写下了这样一首七律:  相似文献   
28.
钱英 《神州》2013,(12):1-2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总是关注民间的疾苦,同时也充满着无限的爱国情怀,对现实生活进行最为真实的呈现。通过那些那沉郁顿挫的语言,蕴含的是其现实、真实、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诗歌的海洋中荡漾这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条大船,达到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顶峰。在其现实主义代表作"三吏"、"三别"中,其深沉忧民意识以及爱国情怀更能打动我们,其作品值得炎黄子孙进行虔诚的品读。本文主要探讨杜甫爱国情怀的形成以及其爱国情怀的具体内涵,在此基础上品析其"三吏"、"三别"中所蕴含的悠悠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29.
饮酒诗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其饮酒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充满悖论的心灵意蕴:他既是一个“穷愁的大丈夫”,又是一个“清醒的醉饮客”;杜甫的饮酒诗呈现出中国诗酒文化的独特形态:穷愁清醒。这种文化形态不仅体现了杜甫心酸悲怆的内心世界,更展现了一种大地般的博大的人道关怀。杜甫创造了中国诗酒文化中继“天”、“人”境界之后的“地”的境界。  相似文献   
30.
杜甫是乾元二年(759)岁末来到成都的,“五载客蜀都,一年居梓州。”(《去蜀》)杜甫在成都及梓州等地居住的时间跨七个年头,实际是五年多。现在,人们谈到杜甫.完全可以不提他的生地(河南巩县)与死所(湖南耒阳),却不能不提到成都。邓小平一生五到草堂.他对家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到杜甫草堂,就等于没有到过成都。”杜甫客居蜀地.曾受到了几任成都地方长官不同程度的关心,生活相对安定,一度产生过“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为农》)的想法,有点“来了就不想走”的意思。本文专门谈谈杜甫与三任成都地方长官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