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高平 《丝绸之路》2009,(9):52-53
人们到川西盆地去漫游,大都舍不得峨嵋山、乐山大佛、眉山三苏祠、青城山、都江堰、三星堆和成都市区的杜甫草堂、望江楼、武侯祠这些景点。我认为,即使把这些地方都看遍了,如果不知道或者忘记了还有一个宝光寺,与它擦肩而过却未得饱览,那真是一大遗憾。  相似文献   
102.
著名作家老舍不仅一向为人正直,而且还有着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肝义胆。 1936年秋天,与老舍同在山东大学任教的杜甫研究专家萧涤非正在筹备婚礼。  相似文献   
103.
山海之间     
  相似文献   
104.
著名作家老舍不仅一向为人正直,而且还有着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肝义胆。 1936年秋天,与老舍同在山东大学任教的杜甫研究专家萧涤非正在筹备婚礼。  相似文献   
105.
邓莲 《巴蜀史志》2010,(4):47-48
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提到自己一生的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为了自己理想。他不断求取功名,但是“此意竟萧条”。之前的他一直漂泊不定,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艰辛生活。漂泊了大半辈子的杜甫最终于乾元二年(759年)来到“天府之国”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建起了一个小茅屋.杜甫和家人在此度过了安定快乐的四年。  相似文献   
106.
王佩 《风景名胜》2010,(2):90-90
人为什么要旅行呢?旅行并不能使人变得更聪明。康德一辈子住在小镇上,每天同一时间起床。同一时间散步,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个地方。镇子上的人都用他来对表,但他的思想却达到了人类理性的极限。  相似文献   
107.
在青海这片热土上,世居着汉、藏、回、土、蒙古、撒拉等众多的民族,各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铸造了青海的文明和谐。土族作为重要的世居民族,其先民自公元3世纪,从辽东西迁到青海这片热土后,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史话,在绵延17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和其他民族一起为青藏高原的稳定和边疆的统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土族是一个诚实厚道、勤劳勇敢、善于团结的比较包容的民族。清末民初,土族人民开始接受先进的文化,涌现出了大量的学者诗人,为土族的进步奠定  相似文献   
108.
杜甫《山寺》诗与唐代的麦积山石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积山石窟名列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但文献资料向来稀少.以唐为例,直接描写麦积山景况的只有杜甫《山寺》一诗,而近年来质疑之声不断,所以审视历代杜诗注释,正本清源,辨明《山寺》所咏只能是麦积山石窟原本必须.以此做基石,诗史互证,力图全面揭示《山寺》所蕴涵唐代麦积山石窟信息,从而勾画出其轮廓,为麦积山石窟史添一诗证.  相似文献   
109.
“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沧浪诗话》提出此论之后,后人着重讨论李杜之长处,而李杜优劣论逐渐消失了。尽管李杜优劣论往往褒贬过甚,但这种争论突现出两大诗人的优点和缺点,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他们之间的互补特色。众所周知,李白、杜甫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形成了两大主流,他们各有各的成就。李白《蜀道难》一首中所提的蜀道地名只有太白、峨眉巅、清泥岭、剑阁四处,可见此诗作意不在于实景描写,而在于感情依托。与此相比,杜甫的蜀道诗按时间与空间的转移,以每个地名或景点来作题,从此我们可以看到“诗仙”与“诗圣”的差别。李白的《蜀道难》使人感到空灵;杜甫的蜀道诗让人觉得充实,李白诗好在于“空灵之美”;杜甫诗美在于“质实之真”。  相似文献   
110.
盛唐之世,道、释、儒三教并行。当世的文人雅士,各择所好.自信一宗。有的崇道,有的奉释,有的尊儒。与他白同岁的王维,政治上失意之后,晚年吃斋奉佛,“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与李白诗名相侪,友情甚笃的杜甫,“穷年忧黎元”“济世肯杀身”一心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终身以儒家思想为信条。比李白稍晚的白居易,晚年在政治环境险恶的情况下,杂取儒家的“乐天安命”、道家的“知足不辱”和佛家的“四大皆空”为护身法宝。而李白的一生中却热衷于游仙访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