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村落文化景观是文化遗产的一个新类型,也是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在美国圣菲(Santare)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大会上,与会专家提出,将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景观纳入《世掳擀名录》。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荷兰华侨华人生活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分析了华人社团的类型、功能、运作方式及其在社会融合中的作用。认为华侨华人社团在华人世界中扮演着一个关键性的角色——拟村落化,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生活和活动空间。他们凭借着原有的历史经验和记忆,将社团当作村落来经营和管理,在社团内进行博弈和地位实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在移入国的边缘化感受,缓解了因失落而对主流社会的抱怨,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华侨华人与主流社会的对抗。由此可见,荷兰的华侨华人社团不同于专业化的行业组织或政党组织,有着多样的、综合性的社会属性,是一个村落式的我群社会。  相似文献   
93.
西藏的铜佛像制作工艺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铸造工艺,铸造的铜佛像以小型佛像为主。另一类为打制工艺,打制的佛像,以大型佛像为主,生产地以藏东昌都地区最为有名,工匠的数量也最多。  相似文献   
94.
隔蓢村位于鹤山市雅瑶镇、江沙公路旁,陆氏于元朝元贞年间(1295-1297)迁此开村,至今有700多年。其村落布局脉络分明,古建保存较好,且建筑装饰艺术水平较高。本文试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5.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大庄村位于黄河臂弯处的山沟坡岭上,背靠高山深谷,隔黄河与对岸的专堂藏族村相望.村落依山就势建在石坎坡上,高低错落形成阶梯状,互相毗连,一家一院,住房大部分是简陋的篱笆楼.至于为何修建篱笆楼,原因有二:其一,此村落耕地少,平地窄,建楼可减少用地;其二,此村落周围林茂木多,获取木料方便.  相似文献   
96.
刘斌  刘水良  方雪 《旅游纵览》2022,(7):3-6,11
随着研学旅游的发展,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湘西地区传统村落研学旅游价值评价模型,尝试从传统村落物质层面和非物质层面的研学价值两个方面、十大要素确定湘西地区传统村落研学旅游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湘西地区8个国家级传统村落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湘西地区传统村落研学旅游价值的相应对策和...  相似文献   
97.
覃华 《文物天地》2021,(3):8-12
中国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史造就了一大批建筑特色鲜明、空间肌理多样、文化成分多元、价值底蕴巨大的传统村落,它们也是维系中华民族浓郁“乡愁”、呈现和践行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精粹的活态遗产,具有极高的保存价值。而民居建筑作为村民生活的重要载体,因历史风雨侵蚀多数已满目疮痍,加之居住者对居住功能和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  相似文献   
98.
谢小菲  龙岳林 《风景名胜》2021,(5):0263-0264,0266
阐述了乡村发展旅居康养产业的意义,深刻剖析了乡村发展旅居康养产业在居住环境、设施等特别要求,对乡村发展旅居康养产业的建设与经营提供建议:即充分考虑乡村地理区位、特色资源、经济水平等产业发展要素,按照组合大院落的建设思路,激活闲置的民居建筑资源;以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为模本,营造优美的园林式居住生活环境。在组织上,鼓励村民参与、争取政府支持和吸纳企业加入,由企业、村民和村级政府共同创建旅居康养产业平台;经营上,积极招商引资,确定投资主体,实行股份制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99.
厘清旅游者角色认同与实践机制,对高质量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有裨益。本文聚焦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遗产地,基于角色理论和场所精神,构建“角色—场所”研究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探究“重走长征路”旅游者在场所中的认同与实践机制。研究发现:(1)角色情境由长征沿线持续性长征场所和流动性地方场所双重架构,场所精神由持续性长征精神和流动性地方精神交织构成;(2)角色实践呈现角色间互动和角色场所互动两种模式,旅游者与东道主、历史事件人物及自然生态空间的互动是主要的角色实践行为;(3)角色认同发生在角色与场所互动过程中,旅游者在互动实践中产生自我认同、国家认同与人类身份认同,人类身份认同来源于人类身份属性和场所刺激两方面。本文引入人类身份认同与流动性地方场所精神,拓展了红色旅游中的角色认同理论与场所精神,以期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0.
文化自信是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内在力量,乡村多产业协同发展是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绍水镇梅塘村为例,梳理传统村落农业、文化产业、服务业等多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发现当前梅塘村农产品种植业、旅游产业及文化产业发展间存在关联性不强、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在文化自信背景下,提出传统村落多产业协同发展路径,助力传统村落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