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0篇
  38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西藏的铜佛像制作工艺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铸造工艺,铸造的铜佛像以小型佛像为主。另一类为打制工艺,打制的佛像,以大型佛像为主,生产地以藏东昌都地区最为有名,工匠的数量也最多。  相似文献   
82.
隔蓢村位于鹤山市雅瑶镇、江沙公路旁,陆氏于元朝元贞年间(1295-1297)迁此开村,至今有700多年。其村落布局脉络分明,古建保存较好,且建筑装饰艺术水平较高。本文试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3.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大庄村位于黄河臂弯处的山沟坡岭上,背靠高山深谷,隔黄河与对岸的专堂藏族村相望.村落依山就势建在石坎坡上,高低错落形成阶梯状,互相毗连,一家一院,住房大部分是简陋的篱笆楼.至于为何修建篱笆楼,原因有二:其一,此村落耕地少,平地窄,建楼可减少用地;其二,此村落周围林茂木多,获取木料方便.  相似文献   
8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越来越薄弱.其中尤其以传统村落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为了呼吁大家保护传统村落,故本文主要以风景区中传统村落复苏时如何环境营建为着重点,来进行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5.
86.
覃华 《文物天地》2021,(3):8-12
中国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史造就了一大批建筑特色鲜明、空间肌理多样、文化成分多元、价值底蕴巨大的传统村落,它们也是维系中华民族浓郁“乡愁”、呈现和践行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精粹的活态遗产,具有极高的保存价值。而民居建筑作为村民生活的重要载体,因历史风雨侵蚀多数已满目疮痍,加之居住者对居住功能和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  相似文献   
87.
谢小菲  龙岳林 《风景名胜》2021,(5):0263-0264,0266
阐述了乡村发展旅居康养产业的意义,深刻剖析了乡村发展旅居康养产业在居住环境、设施等特别要求,对乡村发展旅居康养产业的建设与经营提供建议:即充分考虑乡村地理区位、特色资源、经济水平等产业发展要素,按照组合大院落的建设思路,激活闲置的民居建筑资源;以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为模本,营造优美的园林式居住生活环境。在组织上,鼓励村民参与、争取政府支持和吸纳企业加入,由企业、村民和村级政府共同创建旅居康养产业平台;经营上,积极招商引资,确定投资主体,实行股份制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88.
束荣华  朱庆葆 《安徽史学》2021,(2):65-72,145
湘籍官僚集团驰骋晚清官场半个世纪,其肇始于陶澍、贺长龄,由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湘军系要员借助镇压太平天国而推向鼎峰,后随着清廷分化打压和内部成员间的摩擦,逐步走向衰落.在其发展过程中,成员间的纽带除了乡土宗族血亲关系和官职隶属官方关系外,更多的是师门、姻亲、主幕等私谊关系.这种私谊关系维系着集团内部成员的联系,协同成员间的政治行为,佑护成员在云谲波诡的官场中趋福避祸,构成了晚清独特的“官场文化”.  相似文献   
89.
文化自信是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内在力量,乡村多产业协同发展是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绍水镇梅塘村为例,梳理传统村落农业、文化产业、服务业等多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发现当前梅塘村农产品种植业、旅游产业及文化产业发展间存在关联性不强、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在文化自信背景下,提出传统村落多产业协同发展路径,助力传统村落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0.
黄河河套万家沟小流域的变迁史呈现了水利秩序构建与蒙旗社会演变之间的关系.清代以来,在"走西口"的历史进程中,河套地区逐渐从游牧社会向农耕社会过渡,农田水利渐次开发,定居村落大量形成.在共同的地域空间中,围绕着万家沟清洪水的开发和利用,蒙汉民众交往愈加频繁.地方社会自发地形成了以"村落"为中心的用水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