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的应对,可以围绕王朝制度系统的反应,形成一种历史叙事。在这一事件应对叙事中,李鸿章不是直接责任人和主角。但围绕李鸿章的大量史料显示,这一事件发生前,淮军面临裁撤压力,海防体系也空虚无力,李鸿章充分利用日军侵台造成的危机局面,将闲居徐州的淮军精锐调往台湾海防前线,将参与西北平叛的另一支淮军精锐力量撤回沿海布防,成功实现淮军的转型。同时,利用危机,制造舆论,与总理衙门和沿海督抚一道推动以李鸿章为核心的海防体制的形成。这是李鸿章和淮军从内部平叛之战时体制向应对西方的海防体制转型的关键一步。危机利用与权力外移是晚清权力关系变动和体制变化的重要路径,而事件应对和危机利用构成的复合结构是晚清历史的特殊构造,需要将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结合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22.
向继东 《炎黄春秋》2005,(11):72-74
因为电视剧《走向共和》连播的缘故,晚清人物李鸿章又成了人们争议的话题。梁启超曾写过《李鸿章传》,对李氏作了一番总结:“李鸿章今死矣。外国论者,皆以李为中国第一人。又曰:李之死也,于中国今后之全局,必有所大变动。夫李鸿章果足称为中国第一人与否,吾不敢知,而要之现今五  相似文献   
23.
雷颐 《炎黄春秋》2005,(7):76-80
1862年4月初到上海参与“协防”而后任江苏巡抚,可说是李鸿章摆脱曾国藩、真正“自立门户”的开始,李鸿章以后的“隆隆事业”实皆由此奠基。正是在上海,他开始与“洋人”打交道,渐渐以当时少有的“知洋务”者而闻名中外。在近代中国的政治格局中,列强的影响越来越深,因而能与洋人打交道、受到洋人重视者,自然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4.
谢作拳 《收藏家》2005,(7):39-43
温州博物馆藏有清末大臣李鸿章,沈葆桢,郭柏荫等致孙衣言的信札五则,共12桢,这些信札是同治二年(1863年)孙衣言任庐凤颖兵备道时收到的,内容涉及到清军与太平军交战的细节,是清兵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真实记录,是研究后期太平军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25.
翁飞 《江淮文史》2005,(5):124-132
从合肥出城驱车向东,过了撮镇再折向南,仅需40分钟左右,就可以到达巢湖岸畔的旅游胜地——中庙;如果从城里南淝河码头乘坐水上高速游轮,也只要45分钟即可到达。中庙又名“忠庙”、“圣妃庙”,坐落在距巢湖市48公里的巢湖北岸凤凰矶上,因位居巢县(今巢湖市)、合肥两城之中而得名。  相似文献   
26.
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中提出的主张借鉴西方富强的经验,建设一个近代化的中国等问题上,确实与改良派的主张类似,但孙中山的改良思想与改良派有着本质的区别。孙中山的主体思想是革命思想,在革命思想指导下他走上了革命道路这是毋庸置疑的。本文针对在研究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中的一些不同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7.
王其勇 《沧桑》2009,(1):11-13
朝鲜东学党起义发生后,中日出兵朝鲜,在朝鲜造成对峙局面。为了避免中目军事冲突,李鸿章作了许多努力,积极寻求英国从中斡旋,以期避免中日发生战争。但英国出于其利益考虑,态度极其软弱,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仅仅进行“规劝”,并不能阻止战争的爆发。  相似文献   
28.
从李鸿章谈到中国近代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中央和地方电视台播出了近代中国历史题材的影片、纪录片及连续剧,引起不少人的兴趣,人们对剧中人物如李鸿章、袁世凯等议论纷纷。解放前我在大学里学的是文史系,对历史、特别是近代史也很有兴趣,关于李鸿章也收集过一些资料,这次我把有关材料找了出来。  相似文献   
29.
李峰 《安徽史学》2003,(1):100-103
本就刘金库整理辽宁博物馆藏《李鸿章手札》所遗存的收信人、发信年代及部分手札内容窜漶和与已刊手札的重要字异同等问题予以考订。  相似文献   
30.
<正>无论生前身后,李鸿章都是个极富争议的人物。上中学的年代,历史老师口中的"大汉奸、卖国贼李鸿章",至今言犹在耳。20多年前读到梁启超撰写的《李鸿章传》,正值国家改革开放之初,顿觉眼目一新,感到此传对洋务运动及李鸿章其人,有着不同以往的全新视角。细品之,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