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付旭 《黑龙江史志》2013,(11):195-195
少儿类图书占有出版市场的较大比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但是近几年来,少儿类图书却出现了种种问题,本文将针对当前我国少儿图书出版物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思考意见,希望能够为少儿类图书出版业物的本土化健康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2.
作为第一份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中文近代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架起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并成为以后学术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该杂志本身也有其独特特点:一是内容上主要以介绍传播西学知识为主;二是在宣传上主要采用充分本土化的宣传策略;三是在性质上它是实现由宗教向世俗性质转变的分界点,其承上启下的地位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83.
针对新世纪以来我国绅士化实证研究文献,系统回顾与整理其特征与议题,有以下发现:①我国绅士化实证研究逐渐被关注并重视,案例地区主要聚焦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并扩展到东北及西部重要省会城市和旅游景区等;研究机构则主要集中在南京、广州、上海、北京等主要中心城市;②研究内容涉及多类绅士化现象、绅士化与公共政策、绅士化群体与文化驱动、绅士化与多种城市现象、绅士化的公平正义与社会影响以及教育驱动的绅士化等六大议题;③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研究注重与中国语境和特殊制度及城市现象的结合,逐渐形成“本土化”特色,但仍存在“有广度,轻深度”的问题。随着我国学界对绅士化议题关注热度逐渐升温,期望中国绅士化研究能瞄准国际前沿与国内需求,构建属于中国语境的理论框架与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4.
宴遇无国界     
Angel 《世界》2013,(1):144-153
全球一体,世界趋同。无论牛排,鱼生还是其他,具备国际视野的料理优势突显。比起本国本地的原生态料理,它们是全球化精神的产物,如同一杯三原色鸡尾酒——料理是基底,中间是餐厅自身的理念,最上层是本土化。  相似文献   
85.
《非诚勿扰》是目前我国最成功的电视交友真人秀节目,其华丽的舞台灯光效果,女嘉宾绚丽多彩的服装和妆容,一男对二十四女的性别的不平衡,主持人和加班的独特魅力,多维话语场的展示,成为该档节目位居收视率高位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86.
《南方人物周刊》2012,(27):77-77
去年年末,25岁的司徒俊文和24岁的张煜轩打算以组合的形式参加云南卫视”完美声音”选秀。他们给自己取名“明白人“,两个土生土长的云南男孩的选秀之路就此开始。舞台上,他们的混搭中国风以及富有禅意的歌词让人印象深刻。参加选秀前,两人有各自的音乐工作室.从创作、录音到发行,全都一手包办,还经常要靠地下演出来推销自己的作品。  相似文献   
87.
张释尹 《丝绸之路》2010,(10):103-106
跨国公司已成为当代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力量,实施本土化战略不但是跨国公司在海外市场谋求发展的企业战略.也是其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战略。其中人力资源本土化本土化战略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本文以欧宁公司为例,通过对其在华人力资源本土化的战略分析,总结成功实施人力资源本土化的经验,为在华外企人力资源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李刚  王文元 《丝绸之路》2009,(15):15-18
甘肃是佛教东传的必经之地,也是佛教完成中国本土化的地方。漫长的岁月给甘肃留下了大批的佛教艺术珍宝。  相似文献   
89.
历史与理论的关系,实质上是人类的社会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因此可以说它是人类的社会性思考的一个永恒课题。战后以来,西方国际关系研究的“社会科学化”和专业分工所导致的学科“碎化”趋势愈演愈烈,弊端也日益明显。20世纪后期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于复杂多维的国际政治现象,任何一种研究途径都有其合理性与有效性的限度,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国际关系的学科边界极为模糊,这就决定了依托不同的知识谱系,打破相关学科间的藩篱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的重要性。以国际关系的历史研究与理论研究之关联这个基本问题为例,优秀的论著表明,理论思考可以卓越地体现在历史叙事之中,而历史实例的娴熟运用则能有力地支撑理论建构。但多年来国内这两类研究颇有一种相互隔绝甚至厚此薄彼的倾向:历史家常常只摆事实不讲“道理”,认为国际关系不过是对外政策及其实践之总和,并无抽象理论可言;理论家则言“义理”而罔顾事实,视历史研究为小道,结果把理论架空。有鉴于此,本刊特约请国内几位国际关系研究者,围绕几个具体研究领域来共同探讨这一主题。讨论的目的当然并非刻意高抬传统一人文主义或任何单一研究途径的价值,而只是提醒人们:举凡学术研究,无不靠事实与理论相互联系共同推进。历史研究是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历史实践是理论的重要来源和检验途径,而历史实践和历史认识本身也需要理论的指导,国际关系领域自不例外。国际关系研究之传统一人文主义与行为一实证主义两大研究途径完全可以相互借鉴、互为补充。当前国内学界讨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是如何实现国际关系研究、特别是国际理论研究的“中国化”或日“本土化”。或许,将历史学的长处、包括中国源远流长的史学优良传统与现代社会科学的先进思想方法和研究手段结合起来,是值得尝试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0.
犹太人自背井离乡客居欧洲开始,虽然也经历过相对平安的岁月,但中世纪尤其是10世纪以后,欧洲犹太人的处境逐渐恶化。从总体上看,中世纪欧洲犹太人处于次等臣民、“永恒客民”的地位,在生产、生活及宗教信仰、司法等诸多领域都受到居住国教会(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封建王朝的虐待或限制。某些时期,欧洲犹太人甚至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动荡的牺牲品,如宗教改革前后的欧洲犹太人遭到非常严厉的经济掠夺和政治迫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