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神龙架原始森林之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北、长江三峡穿越其中的湖北省恩施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虽然气候宜人,但由于人们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城镇不多,在高速现代化、城镇化的今天,这里仍然民风纯朴,风俗依旧。  相似文献   
42.
明了木构建筑遗存形式与埋藏条件、发掘过程的关系,以及木桩、木柱、柱洞、柱坑的概念,才能对木构建筑遗迹作出准确的判断,辨证、灵活地运用层位学原理对木构建筑遗迹进行考古发掘。  相似文献   
43.
洛阳涧西七里河仿木构砖室墓于1958年7月发掘,其后搬迁至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进行保护及展示,2013年7月我们对墓室进行了详细测绘,重点记录了墓内仿木构形制及其加工砌筑方式,本文主要就这两方面情况进行具体介绍。在测绘的基础之上,通过简要的对比研究,我们初步认为该墓的年代处于宋末金初。  相似文献   
44.
<正>源远流长的香山帮建筑,是江南传统建筑技艺的经典,现在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传统民居,就是这一建筑技艺的集大成者。作为民居重要构件的窗,堪称丰富多彩争奇斗艳。别具一格的明瓦窗,更独步江南。一扇扇朦胧风雅的"园林景窗",展现出一幅幅风姿绰约的剪影。明瓦窗是传统民居窗中的一朵奇葩。明瓦窗又称蛎壳窗、蚌壳窗、蠡壳窗。因其用软体动物的贝壳磨薄制作,可以透光,最早用于天窗,排列似瓦片,故曰"明瓦"。按地域和风格分,明瓦窗主要有两大  相似文献   
45.
荆州文庙大成殿为清代中期一座建筑。本文通过对大成殿现场勘察测绘,并结合有关资料阐述了荆州文庙兴衰的历史过程,同时对大成殿建筑结构的测绘分析,挖掘出这座古老建筑独特风貌和别具一格的建筑工艺,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从而使我们不遗余力地保护这座建筑,使之千秋万代。  相似文献   
46.
本文通过对14—17世纪中国明朝官式建筑与约略同时期的朝鲜李朝建筑在大木技术上的比较研究,尤其是对典型建筑中大木作的分析比较后发现,朝鲜李朝建筑与中国明朝官式建筑,特别是山东曲阜地区建筑在木构技术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一方面是由于李朝与明朝在历史上一直有着密切联系和相互交流;另一方面,李朝时期的统治者十分尊崇儒家学说,朝鲜半岛在地理上又与中国山东地区十分接近,海上交流频繁,在建筑领域也有许多共同之处。本文力图通过对两国木结构建筑之大木构架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剖析二者的异同及其形成原因,并藉此为比较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切入点。  相似文献   
47.
肖旻 《华夏考古》2005,(1):69-74
文章对现有的理论模式进行反思, 对中国古建筑木构架的几种类型的在历史演进中的关系提出了假说: 从干栏式到地面的穿斗式是木构架自然的发展序列, 具有普遍性。官式建筑的产生和秦汉以来高等级建筑采用井干式与多层木楼阁有关, 并受到穿斗式的影响。抬梁式是官式建筑发展的结果并反过来影响了南北方的民间建筑。  相似文献   
48.
李毅 《文史春秋》2009,(6):54-60
1931年9月15日,红三军来到湖北房县,打算以神龙架为依托,开辟一个像井冈山一样的根据地。军长贺龙和政委郭凡看着许多红军战士都负伤难行,马上召开会议,研究红军的去处。如向鄂西的神龙架转移,从已获得的消息分析,神龙架人烟稀少,部队给养十分困难,进人大山之后,不仅要忍受饥饿,还可能被野兽伤害。  相似文献   
49.
张剑葳 《文物》2015,(2):84-97,1
武当山太和宫金殿位于湖北省武当山天柱峰顶,是我国现存等级最高的铜建筑。它仿照传统木构建筑的结构形式,以铜合金分别铸造构件,再装配而成,并通体鎏金。本文对金殿建筑整体结构、关键构造以及殿内的神像设置作了介绍。以期在此基础上全面认识金殿的设计理念和象征意义,及其在历史上对其他铜殿、真武图像以及武当真武信仰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文物世界》2015,(1):2
<正>大辿(chan),位于阳泉市盂县。据村内现存石造像座铭文记载,早在金承安二年(1197)就有人在此居住。元、明、清均有增建。古村落四周群山环绕,沟壑连连。村落东、西、北三面围合封闭,南向开敞,仅有一条道路与外界相连。分布面积约2.2万平方米。村内现存古街道、古民居、古寺庙等建筑遗存。街道蜿蜒崎岖,多由自然山石铺砌而成;古民居38处,依山而建,土石山墙,木构前檐,隔扇门窗,形式有单层、有二层;古寺庙现仅存飞仙庙和观音庙。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建筑格局保存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