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林源 《文物》2013,(9):89-97
会仙观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监漳乡监漳村,是一组保存较为完整的道教建筑群,2001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省东南部地区,今长治、晋城市辖区,古为上党郡。山西省现存的古建筑以上党地区最多,尤其是宋、辽、金及之前的木构建筑,总数达60余处,将近全国同时期木构建筑现存数量的一半。  相似文献   
32.
安海东 《黑龙江史志》2013,(21):242-242
本文就第四纪哺乳类化化石的修复、装架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重点进行了简要阐述,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3.
浙江会馆,位于太原市南肖墙西端的88号院内,与关帝庙紧密相邻。虽然四周已被现今的高楼商厦、宾馆饭店所包围,但是走近前去,依然可见殿宇巍峨,树木葱葱。馆内两株高大的白杨树和一对粗壮的洋槐为庭院增添了绿色.每到春天时,槐花盛开,郁香阵阵。漫步院中,映人眼帘的绿树、黄墙、青瓦相映成趣,令人心旷神怡,顿生诗意。它是目前太原  相似文献   
34.
地处政和县著名风景区洞宫山门、海拔近千米的杨源乡坂头村,是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山村。也许是洞宫山的灵秀,造就出这个小山村独具特色的文化风貌。尤其是村头蟠溪上的花桥,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洞宫山秀美的画幅中,以它那绚丽的倩影,吸引着无数南来北往的游人。  相似文献   
35.
漆木虎座鸟架鼓有虎腹贴地和虎腹离地两种形制,其演变趋势均为鸟翅渐肥硕而上扬,鸟尾渐粗长而上扬。其分布范围主要为江陵地区,发展过程涵盖三个时期,即兴起于战国早期,盛行于战国中期早段至战国晚期早段,衰落于战国晚期中段至秦。其性质是普通乐器中的悬鼓,且在尺寸与组合上都具有一定的等级意义。其象征意义包括基本意义和衍生意义两个方面,前者为虎啸凤鸣的乐理知识和贬虎尊凤的好恶心理,后者可能就是象征楚人战胜巴人,并且其衍生意义的具体内涵很可能随着巴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36.
为研究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结构构件重要性排序问题,以江浙地区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典型的传统民居木结构类型为研究对象,基于能量方法采用构件属性改变后对结构整体应变能的单位体积改变率作为构件重要性的评价指标,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16.0)开发了基于生死单元法和改变弹性模量法的构件重要性评价程序。分析结果表明,改变弹性模量法更适用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结构构件重要性分析。通过对抬梁式和穿斗式的单榀框架和整体框架在竖向荷载、水平地震荷载两种工况下的结构构件重要性的计算分析,得到了构件的重要性系数和排序,并提取出了抬梁式和穿斗式传统木构的关键构件。研究结果可以为确定传统木构建筑遗产在修缮施工、维护以及结构健康监测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构件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郑君雷 《考古》2012,(3):74-84,109
在部分岭南战国秦汉墓葬中,随葬器物的空间分布和保存状态显示出"架棺"的迹象。结合广州汉墓中"架棺"和"架举棺室"的实例,以及部分岭南战国秦汉墓葬中墓底柱洞和凹槽的发现情况,推测"架棺"葬俗在战国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越人墓葬中使用较为普遍。"架棺"的方式较为复杂,此葬俗的文化含义也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8.
2012年3月,在四川仪陇县新政镇东北三安置区的基建施工中发现一座宋代仿木构石室墓.墓室仿木构壁龛中雕刻高僧坐像,陶罐中均有骨灰,推测该墓应为僧人合葬墓.该墓的发掘为四川地区宋代火葬墓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9.
乡村的火盆     
每当我从街道上走过,看见补鞋、修车这些摆摊设点的人身旁放着一个炭火炉,我就知道已进入冬季了,他们烤火的身影让我联想起童年围着火盆取暖的情景。在老家,火盆的形状很多,但在我的脑海里定型成范挥之不去的是父亲用过的一只自制火盆。其实那只火盆的结构很简单,材质也很简陋,即把一只装满草灰的旧洋瓷脸盆固定在一个镶嵌着四条腿的木架上。  相似文献   
40.
2019年荆州博物馆在对郢城遗址东城门及护城河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一座木构桥梁遗存;2020年7月在郢城遗址内南、北水系中部发现两座木构桥梁及部分圆木护岸桩遗存;2021年4月在南、北水系与南城垣交汇处发现一处大型木构遗存,其与“南、北水系”中部两座秦汉木桥处于同一河道中,同属郢城始建及使用时期木结构遗存,判断为木构涵洞设施。保存如此完好的秦、汉时期木构桥梁及涵道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实属罕见,对于中国桥梁史与城市水利设施系统发展进程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并为郢城遗址下一步保护利用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