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陕西旬邑东汉壁画墓颜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陕西省旬邑县原底乡百子村砖厂内发掘了一座东汉晚期壁画墓。本文主要以考古发掘过程中采集的壁画颜料残块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分别对黑、白、黄、红、紫五种颜料和土样进行了成分分析,旨在通过确定这些样品的种类与组成,进一步判断其来源与绘画工艺,为进一步推证在古代绘画历史中,不同时代所用颜料的前后继承关系以及颜料商品的流传区域与文化交流的关系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2.
为合理编制《辽中京遗址保护规划》,规划课题组对辽中京的历史沿革和遗址遗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和评估。为此,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分析方法,对采集自内蒙古宁城县辽中京遗址的细白瓷进行了主量元素测定。所测数据与定窑、龙泉务窑细白瓷文献数据进行比较。统计显示所采细白瓷中67%落在定窑五代至北宋产品主成分区域内,说明遗址内细白瓷主要为辽代遗存,多产自北宋的定窑,充分反映了宋辽之间的密切交流。结合科技分析结果,推断城址内部分夯土遗存可以早至辽代晚期或金初。研究结果有助于确定辽中京遗址的辽代遗存,为保护规划的编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3.
汉阳陵彩绘文物多种多样,出土时有些保存状态良好,受环境影响较小,而有些则相反。为了弄清其内部结构原因,为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显微镜观察、X-衍射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对4类彩绘文物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著衣式陶俑彩绘只有一层颜料层;陶器和木马彩绘由三层构成:灰腻层、生漆有机层、颜料层;(2)漆器彩绘由2~3层漆灰-亚麻布+2层以上生漆+2~3层色漆构成;(3)陶俑和木马上的红色颜料为铁红;漆器的红色颜料是朱砂。研究建议出土时对具有生漆有机底层的彩绘即刻采取保湿措施,并采用防绉缩和加固并用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34.
杭州万松岭老虎洞窑青瓷的胎釉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近年来在杭州凤凰山万松岭附近发现了古陶瓷窑遗址,经初步发掘考证,有专家学者认为是南宋官窑修内司窑遗址,然而也有学者对此表示异议。本文通过对万松岭出土青瓷及相关青瓷胎釉成分的分析对比,认为万松岭老虎洞官窑就是修内司官窑,同时也论述了修内司官窑以及郊坛官窑青瓷采用的浙江地区原料,而不是从河南地区引进部分原料烧制。  相似文献   
135.
马争鸣 《收藏家》2007,(6):23-27
龙泉窑青瓷是继浙江越窑青瓷之后兴起的新瓷种,堪称浙江青瓷史上的又一巅峰之作。它因生产窑场主要分布在浙江省龙泉县而得名。虽然其窑场远离都市而地处偏僻,但那里有丰富的瓷土及烧窑木材,有流经龙泉、云和、丽水、温州等地的著名瓯江,  相似文献   
136.
为研究探讨宣汉罗家坝出土战国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对部分器物取样,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等,进行成分和金相检测。结果表明,罗家坝战国青铜器铅含量不高、锡含量适中,具有较好的合金成分。此次检测的罗家坝战国青铜器合金成分与金相组织与以前检测的峡江流域晚期巴蜀青铜器相近,属于相同的技术体系。青铜矛表面镀锡工艺与战国中晚期巴蜀地区斑纹铜器一致,属于热镀锡工艺。  相似文献   
137.
新疆罗布淖尔古墓沟青铜时代人骨微量元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骼中无机质的主要组成成分为羟磷灰石,羟磷灰石中的微量元素又是人类饮食结构的潜在表现物,活体骨骼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是饮食中微量元素的最好体现,而被埋葬的骨骼经过沉积作用后骨骼中微量元素变化较小,是其生前获得微量元素的合理反映。因此分析骨骼内羟磷灰石中的微量元素,是探索古代人类的食物结构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8.
为研究重庆大足宝顶山千手观音的贴金材料及其保存状况,应用红外光谱分析、加速器质谱碳十四年代测定、X荧光能谱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千手观音造像的贴金、金胶样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表面现存的0层及其以上贴金层均为清代以后所妆贴;金胶存在一定程度的老化,但腐蚀劣变情况并不严重,但吸水后会发生膨胀;千手观音表面贴金采用了在金胶中加入HgS以衬托金色的传统工艺。研究成果可为今后造像保护工作的展开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9.
"弓"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兵器和捕猎用具,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弓由弓身和弓弦组成,通过利用弓身的弹性势能带动弓弦将箭支推出去杀伤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因为制弓植物材料的可获得性以及不同民族制弓技艺的差异等原因,导致其制弓选材也各不相同.文章梳理了中国历代制弓植物材料的来源、种...  相似文献   
140.
选取3种不同遗址出土(出水)的考古木材为试验样品,以赤藓糖醇为定形加固材料,在50℃恒温水浴中以不同质量分数的赤藓糖醇溶液对试验样品进行渗透填充,渗透填充结束后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方式对试验样品进行脱水干燥。分别从尺寸稳定性、环境稳定性、力学性能、显微形貌几个方面考察了赤藓糖醇对考古木材的定形保护效果。试验结果显示赤藓糖醇作为定形加固材料能够对考古木材起到良好的定形保护作用,定形保护效果随赤藓糖醇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升,质量分数为30%赤藓糖醇即可显著提升考古木材的尺寸稳定性、环境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赤藓糖醇以晶体形式在考古木材细胞壁上析出,对木材组织起到支撑和加固作用,提高了考古木材的尺寸稳定性和环境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