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0篇
  36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徐思佳 《神州》2011,(6):49-49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较大分量。对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一方面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62.
诗词七首     
邓斌 《神州》2013,(17):10-10
《邂逅》 (一) 和我擦肩而过 好面熟 过去己被灼痛  相似文献   
63.
陶莉莎 《南京史志》2013,(12):45-47
古典诗词数以万计,然广为流传的并不多。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考场上使用频率较高的诗词,竟是惊人的相似。为此,笔者根据近年考场满分作文素材的引用情况,特意精选了这些佳句,并以考场精彩片断为例,就运用技巧作了示范。同学们在考试中能够引入一两句,文章或许会顿然生色;综合运用,则定会霞光满天。  相似文献   
64.
夜访阊门     
寻根的感觉阊门的名气很大,可从前去苏州是看不到的,2006年才重建,这次自然是必访之地。"吴趋自有史,请从阊门起。阊门何峨峨,飞阁跨通波"(陆机《吴趋行》)。阊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吴国,那个时候就有苏州城,有阊门,还没有南京城,南京的地面也是属于吴国的。南京的第一座城叫"越城",还是越国灭了吴国之后才有的,城一定很小,大概叫堡更合适。还不是建在现今南京城的位置上,现在的南京城那时还是荒郊野田。  相似文献   
65.
王晓飞 《炎黄春秋》2000,(12):59-64
在中国现代老一辈的文化名人中,张伯驹先生是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国画大师刘海粟说:“他是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从他那广袤的心胸涌出四条河流,那便是书画鉴藏、诗词、戏曲和书法。四种姊妹艺术互相沟通,又各具性格,堪称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相似文献   
66.
李德 《满族研究》2000,(3):79-86
文学巨著《红楼梦》有着无比丰富的内涵,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深刻、形象地描绘了清朝前期社会生活的整个茴貌,广泛涉及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说书唱戏、对联尺牍、酒令灯谜乃至医卜星相、匠作构造、栽种花果、畜养禽鱼、针黹烹调,等等。凡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认为作者曹雪芹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同时又为曹雪芹没有一字一画传世而感叹、惋惜、迷惑。  相似文献   
67.
符祖祥 《古今谈》2001,(3):29-31
叶一苇先生是当今老一辈篆刻家中有数的重镇,他诗词书印俱擅长,且理论与创作并举。耄耋之年,神气清健,宝刀不老,佳作叠出。笔者有幸为先生同乡,曾亲聆教诲,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68.
本文从顾太清在清代文学中的地位及太清的诗词鉴赏两个方面阐述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女文人的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69.
正杨荫杭(1878—1945年)字补塘,笔名老圃。20年多年前,李慎之先生曾在《读书》杂志上发表一篇介绍杨先生的文章,题为《通才博识,铁骨冰心》。文中写到:"补塘先生之博学多闻,往往使我挢舌不能下。无论什么材料,都是信手拈来皆成妙谛。尤其难得的是,它们并不是专门著作,而是排日作  相似文献   
70.
林夕 《文史天地》2004,(4):52-54
在中华古老文化中,赏石文化有着极为悠久而又灿烂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