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喀喇汗王朝是9-13世纪以回鹘人(今维吾尔族的祖先)为主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和帕米尔高原以北地区建立的政权。公元840年漠北回鹘汗国崩溃后,西迁今帕米尔高原以西地区的“葱岭西回鹘”联合葛逻禄等部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初以巴拉沙衮(今吉尔吉斯共和国伊塞克湖以西)为都城。王朝鼎盛时,其疆域北到巴尔喀什湖,西抵阿姆河,东面包括伊犁河,南达喀什、和田。1040—1041年,喀喇汗王朝分裂为东、西两大部分,西部以撒玛尔罕为首都,东部以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市)为首都。1134年,耶律大石进军中亚,进驻巴拉沙衮,喀喇汗王朝东、西两部分均成为西辽的附庸。公元1211年,东部喀喇汗王朝汗王在内乱中被杀,国土为乃蛮王子屈出律所篡夺的西辽占据。公元1212年,西部政权为花拉子模所灭。喀喇汗王朝前后存在了长达372年。对喀喇汗王朝历史化的研究一直是中亚史、新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2.
刘航宁 《收藏家》2007,(7):23-34
要鉴定洛阳唐三彩,首先要了解洛阳的历史,了解洛阳唐三彩的发展沿革。洛阳的历史源渊流长,最早成为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而早在夏代,就已有原始瓷在夏都城中使用。汉代洛阳开始有低温釉陶器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存在着一批似瓷又似陶且釉中带彩的器物。到了隋,单色釉的生产已比较稳定,唐早期逐步流行两色釉的釉陶器。洛阳唐三彩的发展主要是从高宗时期开始的,这一时期的唐三彩无论胎、釉和造型都非常成熟。  相似文献   
103.
9世纪以来,销往西亚、中东地域的中国瓷器,曾对这些地区的制陶业产生影响。15~16世纪土耳其伊兹尼克地区的釉陶器受到了元明瓷器的影响,如模仿中国的束花纹、缠枝纹、葡萄纹、动物纹、阿拉伯纹样等,由于从中国输入的元青花的启发,伊兹尼克陶工又研制成釉下青花和其他釉下彩。  相似文献   
104.
泥土童年     
听同事说过一件让我们共同感慨的事情:夏季假日,看着孩子们好不容易有了一点可怜的休息时间却整天趴在电视电脑上,便想带他们到山野中去呼吸点新鲜空气,让他们享受点自然的乐趣。可他们似乎并无兴致,虽在催促之下动身了,却忙着带上了手机、mp3、平板电脑……一路上也不关心车窗外的美丽景致,只各自低首摆弄着那些玩意儿。到了山中,清新的山野气息扑面而来,一种久违的舒畅与惬意让大人们陶醉,可他  相似文献   
105.
<正>景德镇是中国古代制瓷业后期阶段的生产中心,被称为中国的瓷都,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古代文献中关于中唐到北宋时期景德镇的瓷器生产有多条记载,表明景德镇的制瓷历史可以上溯到中晚唐时期。然而,以往的考古发现却将景德镇窑业的创始时间定为五代时期1,并未发现中晚唐时期的窑业遗存。近年来通过考古调查和发掘得知,景德镇浮梁县湘湖镇南河流域一带分布有60处以上的晚唐、五代至北宋初期(9~10世纪)的早期窑址,部分窑址的时代可早到  相似文献   
106.
江西吉州窑釉下彩绘瓷是吉州窑极具地方特色的一类产品。水波纹,又称海涛纹、波涛纹等,或舒朗,或繁密,既作为主题纹饰,又用作开光外或开光内装饰,是吉州窑釉下彩绘瓷装饰中极具地方特色且较为常见的一类纹饰。以杨后礼先生为代表的学者将这类纹饰视为判断元代吉州窑瓷器的重要标准之一[1]。郭学雷先生认为,元代吉州窑瓷器的水波纹装饰较之南宋更为细密繁复[2]。本文将对吉州窑釉下彩绘瓷上的水波纹进行梳理,通过与同时期绘画、瓷器等器物上的类似水波纹题材相对照,推断水波纹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以期为吉州窑水波纹类釉下彩绘瓷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7.
108.
釉陶器在埋藏过程中,受物理及化学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各种病害,釉层剥离是常见的病害之一。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唐代釉陶器釉层剥离的原因并为以后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陕西、河南地区四个遗址出土的唐代釉陶器样品进行了显微观察、成分检测、热膨胀系数分析和吸水率测试。结果显示,四个遗址中,釉面保存相对完整且剥离现象较少的是巩县黄冶窑,而铜川黄堡窑、西安醴泉坊窑和乾县懿德太子墓釉陶器釉层剥离较为严重。进一步研究表明,釉陶器胎釉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和胎体烧结程度过低(因此造成吸水率过高)是影响釉陶器釉层剥离的主要内在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釉陶器的后续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9.
杭州万松岭老虎洞窑青瓷的胎釉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近年来在杭州凤凰山万松岭附近发现了古陶瓷窑遗址,经初步发掘考证,有专家学者认为是南宋官窑修内司窑遗址,然而也有学者对此表示异议。本文通过对万松岭出土青瓷及相关青瓷胎釉成分的分析对比,认为万松岭老虎洞官窑就是修内司官窑,同时也论述了修内司官窑以及郊坛官窑青瓷采用的浙江地区原料,而不是从河南地区引进部分原料烧制。  相似文献   
110.
王芬 《东方收藏》2023,(5):121-123
2022年,郎溪县旺村在实施污水管道整村推进工程挖设管道时发现一座土坑墓,郎溪县文物管理所随即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其随葬品的器类主要有鼎、壶、罐、灶、金饼等,为研究汉代时期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艺术等方面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