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凡体系皆以整合为基础,围绕概念形成核心范畴并完成框架体系的建构。基于二十余年的非遗保护实践,亟须依托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对现有分散的非遗概念表述进行整合,厘清与传统学科门类界线的前提下,形成体系最为核心的范畴与最为基本的关键词。对非遗、文化遗产的深刻认知,正像房客除了要知道房租,最为紧要的还须知道房东的哲学,文化因之成为进入遗产堂奥的房东哲学。而文化是难以说清道明的沉积层,既包括承传有序不可逆的状态,也有累积的演进缓慢等起伏不定的趋势,还有因传统叙事的主客因素而导致的混乱等等。政治的变革与物质文明的缓慢,文化的线性连续也常常被另外的高明手法所取代。泰勒的文化观涉及知识、艺术与规范、准则两个层面,我国学者贺麟将精神确定为文化的本体与主体,建构了文化体用的道、精神、文化与自然的四层级结构。回望西方近百年文化研究的历程,由最初关注活态文化向学术研究的最终转向,对我们今天认知非遗、非遗文化以及文化遗产均具有启示性意义。非遗的概念整合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以现有的框架体系与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基础,将“非遗是什么”视作逻辑起点。将非遗置于文化的视域,循依中国的主流、主体与主干文化,将文明进程作为线索与路径...  相似文献   
102.
神话与宗教中理想景观的文化地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璐  许然  潘秋玲 《人文地理》2005,20(4):106-109
神话与宗教是原始的哲学和宇宙观,理想景观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文化圈的不同,世界神话与宗教可划分为三种地域类型:中国式、希腊式和希伯莱式。它们各有其不同的理想景观类型。理想景观是人们对于环境的选择和改造,它的形成受自然环境和文化的双重作用,其中自然环境的作用是潜在的、基础性的,而文化的作用是直接的和本质性的。不同的文化通过神话和宗教中的理想景观类型来表达自己的景观理想,又依据这些理想,通过地理回归在现实中使其物化,实现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徐茗  卢松 《人文地理》2015,30(1):21-25
语言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重要的人文地理表征。新世纪以来语言景观日益引起语言学家和地理学家的关注和重视。1997年西方社会语言学家首先提出了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定义,21世纪以来涌现出大量城市语言景观研究成果;国内语言景观主要集中在城镇书法景观的地理学研究,主要包括书法景观与城镇景观的关系、书法景观的空间属性、书法景观的人地关系等。论文从三个方面对城市语言景观进行了评述。最后从语言地理学视角,对未来城市语言景观重要研究内容进行了展望,认为城市语言景观将可能成为语言地理学深入研究的有效途径和新方向,尤其是在城市象征空间塑造及其地方建构中语言景观研究将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04.
乙酉年谈鸡     
新年送去了金猴,迎来了雄鸡,开始了新的一轮工作与生活,旅游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05.
张磊 《民族译丛》2005,(2):71-78
查特吉的《历史与民族》通过对达里尼查仁等人的民族历史叙述的考察,揭示了后殖民理论的尴尬处境——试图摆脱殖民叙事,却抹杀了被殖民国家内部的多样性;试图彰显单一民族的历史,却无视民族国家内部宗教与民族多元的现实,在民族内部与外部、自性与他性、自我与他者之间陷入了后殖民历史叙事的圈套。  相似文献   
106.
杨乃运  张永龄 《旅游》2005,(8):86-93
前几年,当北京房山“天坑”热潮卷起漩涡时,我就对那里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房山地区也真是邪了,近年一再有新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的大发现,仅十渡国家地质公园园区北部就有不为人知的具一定规模的岩溶洞穴17处之多,有代表性的也有六七处,是新发现的继石花洞之后的又一个洞穴分布密集区;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房山佛道文化与房山地表、地下岩溶景观自古至今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渊源与联系。  相似文献   
107.
20世纪世界历史体系的多样性与编纂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世界历史学科的曲折发展,可以看到,我国的世界历史工作者在世界历史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在世界通史编纂实践方面的发展总趋势——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否定“西欧中心论”,承认文明的多样性,逐步确立“全球史观”,并以全球史观的视角看待各种存在的文明的发展与交往。  相似文献   
108.
提起甘肃,人们脑海中所闪现的除了孕育着古老华夏明的黄河化之外,更多的恐怕就是如梦幻般的一条线路——丝绸之路。有人说,几千年来的中国古代史一直在上演西部片,而这电影的胶片,就是由华丽的丝绸引发出的漫漫历史。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苏于1877年为这条东起中国古都长安,西达地中海东海岸安都奥克,全长7100余公里的线路,  相似文献   
109.
王建 《丝绸之路》2005,(3):45-45
随着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的播映,现代化的影视手段展现了尘封千年的历史事件,也激起了人们对神秘“丝绸之路”的无限憧憬。  相似文献   
110.
《西藏人文地理》2005,(3):176-176
珠穆朗玛峰——地球前额上凸进宇宙的一支白色的角。这一地区的生态状况同全体人类的生活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