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三观村遗址是一处以宝墩文化和十二桥文化遗存为主的遗址。宝墩文化遗存有灰坑、灰沟、墓葬、房址、卵石堆等,出土了花边口沿罐、高领罐、尊等大量陶器以及少量石器,属宝墩文化一期。十二桥文化遗存有灰坑、灰沟、窑址、灶、墓葬等,出土陶器以小平底罐、敛口罐、矮领罐、簋、瓮、尖底杯、尖底盏为主,属十二桥文化一期晚段。  相似文献   
32.
曾骐 《岭南文史》2012,(2):22-25
被誉为当代瓷都的粤东潮州是韩江流域古老的文化中心。潮州的古陶瓷源远流长,可追溯到五、六千年之前,如潮州城郊的陈桥文化。  相似文献   
33.
清代宾兴礼的直接源头是明代宾兴礼。清代宾兴礼既对明代宾兴礼有所继承,同时据很多地方志的记载,清代宾兴礼逐渐演变为专指送别科举考生参加乡试的典礼。彩楼和月宫桥是清代宾兴礼上最为常见的场景布置,而《加官》、《魁星》等原本是戏剧开演前的舞蹈戏则是宾兴礼上常用的优伶表演剧目。由于清代前期地方科举经费预算被大幅度裁减,各地宾兴礼在缺乏经费的情况下,往往很难如期举行。为此,地方官和乡绅常临时捐资或捐置资产设立基金,以便可以长久举行宾兴礼,这也是清代各地科举考试公益基金大量涌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4.
浠水古桥梁     
浠水县位于长江北岸,域内分布有蕲河、浠河、巴河、望天湖、策湖五大水系,流程5公里以上的支流31条,大小湖泊76处。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浠水境内共发现并登录43座桥梁建筑(见附表),主要为拱桥与梁桥两种形式,它们涉河越涧,至今仍然在使用。下面就保存较好的桥梁分别介绍。  相似文献   
35.
2004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为配合丰都县基建,联合丰都县文物管理所对基建范围内的转转田梁子、半边桥以及石宝寨三地的古代墓葬进行发掘.清理出墓葬4座,出土了陶器、铜器和铁器共计60余件,还有五铢、半两钱.这批墓葬的年代为汉至六朝.  相似文献   
36.
引言:最近,受清华大学陈志华、李秋香两教授的邀请,我参与《中华古村落》大系的编撰工作。每省一卷,我承担贵州卷。每卷收录20个古村落,每个村落3000字,20幅照片。另外,写一篇一万字的《分卷序》。在此基础上,我撰写了《领略贵州古村落风韵》一文,主要介绍贵州古村落的自然环境、历史流年、地域特点、民族特色、美丽外观、鲜明个性、丰富的内涵等等。  相似文献   
37.
桥村遗址位于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西屯镇北庄村桥村社。2018~2021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对该遗址进行了连续性发掘,发现了方坑、灰坑、房址、墓葬和沟等重要遗迹,出土了大量龙山时代晚期陶瓦标本。这是继1978年桥村遗址首次试掘之后的又一次重要收获,对研究陇东地区龙山时代晚期聚落形态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马峰燕 《南方文物》2013,(3):176-179,182
绍兴作为一座有着5000多年文化积淀和2500年建城历史的文明古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遗产丰富。同时,由于绍兴又是我国江南著名的水乡泽国,其境内河网纵横,湖泊棋布,自古"水、桥相依",因而桥梁数量众多,在地方交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无桥不成村,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市"的说法。据20世纪90年代统计,全市共有各类桥梁10000多座,被誉为"万桥市"。在众多的桥梁中,古代石桥是绍兴非常有特色的、极赋生命力的大宗文化遗产。在绍兴,许多古代石桥构造坚固,保存完好,至今仍在发挥功能。2011年,绍兴全市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录的各类古桥共有703座,其中绝大多数是石桥。可以说,绍兴是国内保存古代石桥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是名副其实的"桥乡"。  相似文献   
39.
《四川文物》2021,(1):107-118
波曲纹是西周中期在周文化铜器上出现、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流行、以后逐渐式微的一种很有代表性的铜器纹样。这种纹样的来源,主流意见是来自商代中期以来的共首双身龙纹,最新的意见是模仿连续山峦形态的"山纹"或"连山纹"。通过考察波曲纹构成元素可知,波曲纹的波带是两种鸟纹的简化和模式化,波曲内的填充纹样则来自异化的凤鸟纹和夔龙纹的变体。通过西周时期周文化波曲纹与商代三星堆波曲纹的比较分析,可知周文化波曲纹可能受到了四川盆地青铜文化波曲纹的启发。在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间,四川盆地的十二桥文化通过嘉陵江河谷延展到关中平原西南边缘的谷口,周文化与十二桥文化发生了比较密切的交流,周文化波曲纹的形成就是这种交流互动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40.
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独树一帜的考古学文化,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符号是我们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可能与数字卦有关的符号类型,这对我们更进一步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