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原来悬挂于四川成都市新都区桂湖的这幅对联,出自晚清赫赫有名的人物曾国藩之手。曾国藩何时入蜀?留下些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62.
汉末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时期,在群雄逐鹿的过程中,各种谋略、计策和阴谋诡计应时而生,“空城计”也理所当然地被用于战场。不过,这一时期的“空城计”比之于其他计谋,比之于其他历史时期的“空城计”则特点明显,其一是知晓率高,其二是描写众,其三是真假混杂,众说不一。  相似文献   
63.
晚清时期是岭南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粤人精英在历史舞台上活动十分活跃,表现十分突出,有不少走在时代前列的全国闻名的重要历史人物。值得一提的一个现象是这一时期的粤人历史名人在某些领域中是以群体的形象出现的,例如在思想领域中的主张维新变革和民主革命的思想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买卖阶层、民族资产阶级企业家,在政治领域中的外交家,而且为粤人历史人物在下一历史时期即民国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奠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
我国债券的发行始于19世纪末。盛于民国时期。解放初的1950年,新中国发行了第一期人民胜利公债。从1954年起,到1958年,又陆续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1958年后,受当时既无内债也无外债的思想限制,停止了公债的发行。改革开放之后,冲破了过去的思想束缚,债券进入鼎盛时期,发行量不断扩大,债券种类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65.
《纽约时报》里的晚清旧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洙 《文史天地》2004,(10):34-37
重现一个世界大国之编年史的尝试当我在西南风书店买到仅剩—本的《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清观察记》时,该书已由三联书店出版三年,经第二次印刷,印数达17100册。书的编者郑曦原,为外交部二等秘书,曾在中国驻美纽约总领事馆工作三年,比较系统地查阅过《纽约时报》1853———1997年的对华报道目录索引,并阅读了其中408篇文电,从中选出了13l篇原始文电编成此书。这一工作获得当时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的支持,也获得《纽约时报》及纽约公立图书馆等有关方面的协助。《纽约时报》评价它是“力图以时报原始资料重现一个世界大国之编年史的伟大尝试…  相似文献   
66.
谁不说俺家乡好,当地出有名人,足可证本土之地杰人灵,所以,对于远离我们的古代名人,在修志时出现数地争认一人为乡人并争相为之立传的现象,并不鲜见:这其实是一个考验修志者的史识、志德的问题。近日翻阅新编志书,见昕记述的两个人物,一是明朝内阁首辅杨一清,一是北宋知县古成之,似乎可以作为这个问题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典型个案。以之为例,说明对志书  相似文献   
67.
明清时期的中朝关系一般被视为典型的朝贡关系,但在文化心态上,朝鲜一直采取尊明贬清的态度。朝鲜把明朝看成中华的化身,把满洲看成夷狄,明朝灭亡以后,朝鲜以“小中华”自居,因现实政治的需要,朝鲜大肆宣扬明朝的正统,贬斥清朝的正统。朝鲜以宋时烈为代表的性理学家,以朱熹的思想为基准,形成了以尊华攘夷为中心的华夷观作为他们处理与清朝外交关系的准则。他们对于正统论的论述,依从朱熹的思想,且只关心中国历史上王朝的正统性,而不关心其本国历史上王朝的正统性。这是朝鲜后期儒家性理学思想的一大特色,也是其尊明贬清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8.
论晚清"裁厘统捐"与"裁厘认捐"的尝试及夭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华山 《史学月刊》2004,5(2):57-63
厘金在晚清财政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因多次征收而导致的税率过高使多方极为不满,也造成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矛盾。《辛丑条约》签订后,为了预备“裁厘加税”,清政府决定对厘金进行改革,实施“裁厘统捐”。随着立宪运动的展开,商民势力较大的江浙等省发起“裁厘认捐”,以抵制清廷的“裁厘统捐”。由于厘金问题事涉中央、地方、商民等多方利益与矛盾,加之清廷措置失当,短时期内难以顺利调适,博弈的结果是官方的“裁厘统捐”和商民的“裁厘认捐”均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69.
刘晓琴 《史学月刊》2004,39(8):47-51
晚清留英教育在船政学生留英之前已经开始,同治五年(1866年),清政府就派遣了同文馆学生赴欧洲游学。之后,历届驻英公使都带有同文馆学生充任使馆随员或翻译学生,在处理外交及使馆事务之外,这些同文馆学生还负有学习的任务,可以入英国学校学习。19世纪90年代总理衙门还制订章程,派遣了两次同文馆留英生。20世纪初,京师同文馆归并京师大学堂改称译学馆后,再次派遣学生赴英留学。同文馆学生留英在整个晚清虽然不多,但也自成一系,是晚清留英教育中重要的一支。  相似文献   
70.
20世纪踟年代,日本外务省藏“日本外交书”第一门“政治”第六类“诸外国内政”第四目“各国内政关系杂纂”的“支那之部”中“有关革命党及亡命”档案,在少数日、中近代史学的论中已有引用。从90年代至今,中国学应用此件档案较多为陈锡祺先生主编的《孙中山年谱长编》、毛注青先生编的《黄兴年谱长编》、俞辛焯先生编的《黄兴在日活动秘录》(俞先生另一书《孙中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