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1987年6月27日《人民日报》有这样一篇报道——《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献近年来被发掘》。这则消息介绍了著名马克思主义宣传家萧楚女给友人陈景福的一张明信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报道中关于明信片是“日前”在常熟市发现这话不确.比实际发现时间晚了七年。  相似文献   
12.
"东归"小镇走进巴音布鲁克镇,到处是以"东归"、"渥巴锡"为招牌的旅店、饭馆。几乎每个建筑物都有蒙古族文化元素符号。东归故事在这里传诵了200多年,不难看出,这个镇子是以土尔扈特部的悲壮史诗为荣的,英雄渥巴锡是巴音布鲁克人世代的骄傲。土尔扈特是我国蒙古族一个古老的部落。早在明朝末年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3.
李菁 《百年潮》2014,(3):78-79
正"在他们身边这么多年,只见过他们吵过一次架。"1973年冬天的一个晚上,赵炜刚要进客厅,跟总理走了一个碰面,感觉总理好像气呼呼的。见到赵炜,周恩来只说了一句:"赵炜,你好好陪陪大姐!"说完进办公室拿起文件就出去开会。赵炜走进客厅,看到大姐站在饭桌旁,扶着凳子,也气呼呼的,她想可能是吵架了,也不好问什么。在赵炜的轻声劝解下,邓颖超才慢慢缓  相似文献   
14.
汪怡 《风景名胜》2014,(12):25-68,14
怀描着这样那样的梦想,飞越太平洋,来到了昼与夜的对面。电影中的大都会,教科书中的车轮上的国家,明信片上的国家公园,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旅行即将开始。  相似文献   
15.
这张明信片上的影像来自一部电影——1928年上映的《观音得道》。电影的故事源于戏曲剧目:兴隆国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自幼信佛,遭遇几番厄难后,最终舍手眼治愈百姓,修成正果,被封为观世音菩萨。影片上映之时,正逢中国影坛掀起古装片、武侠片和神怪片的商业电影浪潮。这部电影生逢其时,非常叫座,让出品方——上海民新影片公司大赚了一把。但影片公司的创始人黎民伟认为,  相似文献   
16.
秦诤 《百年潮》2007,(5):60-65
关于胡适夫妇的情况,最常见的资料是康德刚《胡适杂忆》中的一章“较好的一半”,以及石原皋《闲话胡适》中的一章“胡适的妻子——江冬秀”。据唐德刚说,江冬秀晚年写了一份自传,那是一大卷铅笔写的稿子,虽然不善述文,别字连篇,却是一篇纯真朴素、最宝贵的史料。20世纪90年代初有人去台北胡适纪念馆寻访这份自传的下落,当时的馆长王志维说已经毁掉了,使寻访者怅然若失。令人欣慰的是,耿云志、欧阳哲生编《胡适书信集》中收有胡适致江冬秀信129通(包括信函、电报和明信片),胡适档案中又存有江冬秀致胡适信135通(包括明信片),双方往返信函共264通。这是研究他们关系的第一手资料,最具权威性,惜未被研究者充分挖掘。现主要根据这批信函,对胡适夫妇的关系作一个粗线条的勾勒。  相似文献   
17.
环球明信片     
《中国国家旅游》2012,(9):32-37
沉默冰山 拍摄人:安永进 拍摄地点:中国新疆,慕士塔格峰  相似文献   
18.
佚名 《文史月刊》2009,(5):78-78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半年多,仍没有找到工作。无奈之际,他给自己崇拜的一位化学家写信,请其帮助找一个能够挣钱的差事。过了些日子,又寄去一张明信片,再次恳求帮忙。但这个化学家根本没有理他这个茬儿,连信也不回。一年以后,在大学同学格罗斯曼的父亲帮助下,爱因斯坦才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找到一份专门审查各种新发明的技术职位,终于摆脱了可怕的失业阴影。爱因斯坦一生都念念不忘这位同学的帮助。他多次说:“这是格罗斯曼为一个朋友所做的最伟大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9.
这张明信片于1929年9月6日从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寄出,10月3日到达中国北平。明信片上的人物是一位13世纪的立窝尼亚骑士团成员,他手里擎着一面黄色旗帜,上面绘有三只蓝色狮子,这个图案是立窝尼亚骑士团的原籍——丹麦王国的国徽上的中心图案,同时也是塔林的城徽。  相似文献   
20.
与鲁迅相识、相交的文学青年,不在少数,但交往密切,成为忘年交的不多,而李秉中,就是其中的一位。现已发现的资料证明:在两人一生的交往中,李秉中致鲁迅书信52封,明信片5张;鲁迅致李秉中书信28封,且在日记中,记载李秉中处,多达132次;此外,两人还互赠礼物等。李秉中的特别之处,还在于他的身份的变化:最初是文学青年,后来成为“蓝衣社”成员,再后来进入了“军统”。但直至鲁迅逝世,李秉中和鲁迅,一直都是很友好的。就在鲁迅逝世的第二天,李秉中还给许广平写去慰问信,哀痛道:“广平师母:今日阅报,惊悉先生逝世,虽是在办公室中,不禁伏案痛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