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篇
  免费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东汉时期,墓地石刻逐渐兴盛,大致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各类石刻内部形成了大致固定的几种形制;二是形成了基本稳定的空间配置模式;三是形成了五个各具特色的分布区域;四是使用阶层较为广泛。但如果结合东汉晚期政局进一步分析,陵墓地上石刻的兴盛,其本质可以说是地方势力炫耀权势的一种特殊风尚。  相似文献   
792.
“考古”是一项田野性科学事业,当然有一定的艰苦性,然而它更多的却是给考古人带来荣幸与激情。不少考古人会因为某项重要考古发现而一日走红,也会因为某一项重要发现而名留青史,即使没有这样的机遇,他也比一般人拥有机会首先目睹许多往世奇珍在出土时刹那间的“惊鸿一瞥”,体验过千年万年交汇于一握的那种时空穿越感。  相似文献   
793.
金沙土遗址表面存在泛盐、粉化、空鼓等盐害。对这些盐害的分布特征与演化过程的研究是科学保护金沙土遗址的第一步,也是进一步探讨盐害致病机理的前提条件。本工作收集整理了2010~2020年金沙土遗址病害调查资料,通过现场调查和图像处理技术对盐害的类型、分布特征与演化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离子色谱和扫描电镜等测定了不同高度土样的成分、盐分含量以及微观结构。结果显示金沙土遗址主要的盐害类型为表面泛盐、粉化、空鼓、片状剥蚀和掏蚀;主要分布区域是西北向走廊和古河道附近,机挖坑侧壁最为严重;在探方侧壁上盐害由上到下依次由表面泛盐过渡到单独粉化,再到空鼓和片状剥蚀,最底层为掏蚀。金沙土遗址盐害的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主要发育的盐害类型不同,依次为表面泛盐、粉化、片状剥蚀和掏蚀。越到后期,各类盐害分布范围越大,发展速度越快,对土遗址破坏性越大。离子浓度沿高度的分布与毛细上升作用有关,也与病害的劣化程度和发育进程有关。硫酸钙类是导致土遗址泛盐、粉化和脱落的主要盐分之一。  相似文献   
794.
清代东北粮食作物的地域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二百余年,东北地区种植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传统农作物高粱、大豆、粟、小麦等与新引种的玉米、水稻等都是由辽河中下游地区向北逐渐扩展的,这种发展趋势与清代东北的人口移动及土地开发方向一致,进程同步。本文还利用清末各种作物在各州县粮食播种总面积上的比率,论述了主要粮食作物地域分布的不平衡特征及其形成原因:高粱与小麦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南北不平衡性,高粱南多北少,而小麦正好与之相反;大豆是东北全境的重要农产,受大量外输的影响在水陆交通便利地区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商品产地;分布普遍的粟受干湿气候的影响,播种比率从东南向西北逐步增加;水稻是朝鲜移民引入东北的,发展上与移民进程同步,分布上则由东南向西北逐步减少。  相似文献   
795.
主要对嫩江流域诸民族,即黑龙江古代三大族系中秽貊族系诸族,特别是对其中秽貊民族复合体与夫余族的源流、迁徙与分布作以梳理性研究,并就嫩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各族生存、发展的影响略作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